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耿马 >> 历史文化 >> 正文
孟 定 “赶 摆”
来源: 作者:孟定网  时间:2020年08月04日 11:04 点击率:

  阳春三月的孟定坝、充盈着绿色的生机,远山层峦青黛,胶林尽染苍翠,南汀河畔绿竹掩映的竹楼村寨若隐若现,如诗如画。踏着一路春色,领略傣乡醉人美景,我与同室两位记者应缴来到孟定镇嘎勒寨,亲历了令人难忘的傣家人赶摆热闹场面。
    孟定傣德支系(俗称“水傣”),信仰小承佛教,节日无不与宗教活动有关,一年中除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外,定期或不定期的赶摆。赶摆的种类有因祭白塔而赶的“摆广姆”或升和尚而赶的“摆桑勇”等等,赶摆一般由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承办。
    傣族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佛寺教育得以传承,在现代学校教育得以大力普及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依然在傣族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亦如其他民族存在特定的生命仪式——“成了礼”一样,傣族男子一生中心须经历一段时间的僧侣生活,接受佛的教化,学习佛学经典,和本民族的天文历法、历史、医学、文字等知识,方可获得与社会活动的权利,还俗到社会,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敬,否则被视为“未经教化之人”。
    嘎勒寨此次赶摆,是为村寨中几个年龄6岁至10岁男入寺当和尚而举行的庆贺仪式。在傣家人心目中,将男孩送到佛寺当和尚是一种“赕”即积功德。笔者看来,其最大益处使得古老的傣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升为小和尚的男孩们事先由父母送到佛寺学习一段时间,掌握基本掌握了教规教仪和佛经知识,并拜认“波令咩令”(即养父养母)。波令咩令一般选择家境殷实、品德好、虔诚信佛的夫妇。教子与其波令咩令结成一种非血缘的亲属关系,波令咩令出资等备教子入寺的各种用品、教子对波令咩令负有赡养送终的义务。
    赶摆前夕,作东承办的寨子在村寨外荒闲平坦的田野上搭建凉棚,扎制棉纸塔。杀猎宰牛备足酒菜,派人邀请其他村寨的亲友。正式赶摆这一天,远近村寨男女老幼着着节日盛装,带着鲜花,供品前来庆贺。被升为和尚的男孩们落发沐浴后,头戴银冠、身穿盔甲(饰由银泡的衣服)、涂脂抹粉被妆扮成古代傣族武士模样(据说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男孩们手执彩巾由成群的男子抬着组成游行队伍,边跳边舞,鼓声震响,人群中发出阵阵欢呼声。跳摆游行结束后,开始受戒仪式,男孩们脱下俗服,穿上架裟成为和尚。男孩们比赛穿架裟是赶摆的高潮,各家亲友纷纷呐喊助阵,认为谁最先穿好,预示日后的学习必才思敏捷,学有所成,为庄严的宗教仪式凭添许多情趣。
    在傣族地区,赶摆不仅仅是一项宗教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特色浓厚的民俗节庆。辛勤劳作之余的傣家人,藉机尽情宣泄一番,把它作为探亲访友、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和加强联系的好机会。赶摆现场也是一个临时集市。精明能干的傣家妇女不会错过做生意的好时机,边看热闹边出售米凉粉、干巴、糯米饭、撒撇、烤鱼等民族风味美食。其他民族群众间讯也纷至沓来,赶摆现场人头攒动、笑语不绝,十分热闹。“么敢”(民间歌手)摇拽扇子吟唱起古老的歌谣,聆听者如痴如醉。欢快的象脚鼓声响起,小少小冒(即青年男女)跳起了柔美的嘎身舞。趁此良机选择佳偶,这样的欢庆活动一般持续三天。其间无论是亲朋故友,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好客的傣家人会邀您一道欢庆,走进竹楼,做客傣家,品尝美味,其乐融融,宾主尽欢,令人难忘。

网站声明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