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今日耿马 >> 正文
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耿马自治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耿马融媒 作者:彭联钢 滕王清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16:03 点击率:

近来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聚焦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县呈现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境和谐稳定、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六个一批”促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采取“六个一批”措施,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2024年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6.5万余人。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就业一批。依托耿马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糖、茶、果、菜、胶、中药材”等“6+N”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县一业”甘蔗产业40万亩、临沧坚果26.11万亩、蔬菜12.92万亩、茶叶12.6万亩、橡胶62.77万亩、中药材7万余亩、特色水果6.92万亩,带动5.7万余人实现就近就业。二是就业帮扶车间促就业一批。采取“企业+帮扶车间+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全县共有帮扶车间17个,稳定吸纳1015名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325人,兑现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奖补资金13.26万元。三是公益性岗位促就业一批。通过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就业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有效帮助140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四是产业园区促就业一批。积极引进扶持一批资质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质企业落户耿马产业园区,有效破解群众家门口务工难题。共有入园企业51户,每年可带动5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五是支持鼓励创业促就业一批。认真落实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0万元以下取消反担保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项目化推进各类群体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9人6289万元,带动623人就近就业。六是技能培训促就业一批。深入实施“技能耿马”行动,开展民族特色菜制作、电商直播、临沧坚果栽培等21个工种技能培训。共开展技能培训72期3070人次,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

“一根甘蔗”托起耿马人的甜蜜生活。始终把蔗糖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实施了高优蔗园建设、企业改制整合、甘蔗生产“11”工程、蔗糖产业二次创业,构建了“产业互补、循环一体、联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县甘蔗种植面积41万亩,2023/2024榨季,耿马县入榨甘蔗199.46万吨,产糖25.93万吨,出糖率13.03%,实现蔗款9.37万元,糖业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8.79亿元。覆盖9个乡(镇)、2个农场社区、68个村委会(社区),2.3万户农户12万人稳定持续发展甘蔗生产,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蔗农人均甘蔗收入达7000元,辐射带动脱贫人口3488户13254人。

“一村一品”桑树扎根边境村。为破解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产业发展难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整合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沪滇协作项目、科技项目,在边境村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其中,桑蚕产业脱颖而出,成为了边境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产业”。认真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产业建设在助农增收和强边固防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和建立“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规划发展蚕桑产业,以“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合作发展方式,有效破解蚕桑产业发展瓶颈,确保产业提质增效,为耿马边境地区新兴产业培育作出了积极示范。截至目前,完成桑园建设2114亩,涉及农户221户,累计完成蚕种养殖959张,产鲜茧39.872吨,农户售茧收入195.57万元。2023年山头寨村最多的一户养蚕户养殖蚕种24张,产鲜茧1.096吨,销售鲜茧收入达5.28万元。

据悉,耿马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国境线长47.35公里,国土面积383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80个村民委员会和12个社区,常住人口29.33万人,其中孟定镇为副县级镇,清水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县共有脱贫村46个、脱贫乡2个,脱贫人口9792户41010人,共有监测对象1076户3802人。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62亿元,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31.6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0.34亿元,贷款余额77.2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05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57元。耿马自治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进程有序加快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网站声明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