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自治县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形成全县上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认识和强大合力。
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树好乡村振兴形象。开展垃圾整治,9个乡(镇)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投资6163万元,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75%。开展污水整治,投资3917万元,完成7个乡(镇)污水管网建设75.7公里。开展“庭院整治”,创建洁净村庄示范村125个、洁净庭院示范户1800户。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和村庄卫生公厕建设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厕保洁制度,今年来,新建农村卫生公厕10座,新建农村卫生户厕2602个、在建2046个。推进移风易俗,目前,已完成56个村寨的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建成96个村史室,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加强公益设施管护,所有建制村和自然村(组)都建立了管护机制,其中市场化管护1个,专业化管护37个,社会化管护921个。
摸清“人”和“物”的资源两大家底,对照自然村15条、建制村17条、乡(镇)8条指标,找“短板”、补“缺项”,形成人的资源清单、物的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乡村振兴办根据时间进度,不定期深入乡(镇)、村(社区)进行检查指导。各乡(镇)认真组织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等工作力量深入村村寨寨,开展“四个清单”调查摸底。自然村、建制村、乡(镇)层层摸排、分析研究,扎实开展“四个清单”工作。自然村在充分利用农业普查、脱贫攻坚、村庄规划等方面数据和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四个清单”分析讨论、全面、详实、真实地摸清楚自然村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村(社区)、乡(镇)层层汇总分析、层层形成“四个清单”。目前初步提出乡(镇)项目101个、村(社区)项目888个、自然村项目6075个的项目清单。
突出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就业组织化程度两个重点,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机制和模式,多渠道推进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产业组织化程度,探索有耿马特色的发展机制和模式,用组织化的提升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努力探索一条有耿马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全县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9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户、市级龙头企业23户,累计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41户,培育种养大户703户、家庭农场35户。推进就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截至7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6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累计转移就业23836人,直过民族累计转移就业271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