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部门动态 >> 正文
耿马:4个“双链”构建边疆人才振兴高地
来源:耿马融媒 作者:赵镇禹、成家玥 时间:2025年04月22日 11:34 点击率: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以人才为引擎夯基固本、聚势谋远,在人才“引育用留”上下苦功夫、做实文章,以4个“双链”互融互通互促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为构建边疆人才高地、推进边疆地区振兴发展蓄势赋能、提速加力。

产业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聚焦“一县一业”特色支柱产业——蔗糖,以及其他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各类产学研平台和相关企业相继落地。近年来,建立产业类专家工作站11个、甘蔗糖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中心1个、云岭农科小院2家、甘蔗科技小院1家,柔性引进杨本鹏、魏建和、陈集双、邓军等专家人才90余人,成功突破关键技术14个,开发可降解餐饮具、黄腐酸钾、石斛原浆等新产品23个,转化科技成果达94项,打造以“糖品、蔗渣、糖蜜、滤泥、蔗叶蔗梢蔗渣综合利用及其他”为内容的“5+N”蔗糖产业链模式。同时,充分激发86名非遗人才、百名大师创新创造活力,勐撒镇翁达村藤篾编织产业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孟定镇芒团造纸文旅产业年产值达700余万元。

创新链与服务链双轮驱动。以增强创新主体为支撑、创新合作模式为导向、加大服务力度为保障,推进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活内生动力,共认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7户、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创新型企业9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设立县区级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倾心倾情倾力开展人才服务“三上门”活动200场次1004人次,推动解决困难问题30余个。

边疆链与帮扶链内外协同。立足区位优势,借力沪滇协作打造“候鸟带留鸟”育才模式,选派189人赴上海进修学习,成功引入45名教育、医疗领域专家到耿开展技术、智力帮扶,并建立长期轮换帮扶机制。大力开展聘请引进医疗卫生、教育人才援建边疆帮扶耿马工作,聘请引进专家人才33人。深入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建立“一村一专家”帮扶机制,以文件硬要求选派143名专家人才到92个村(社区)开展帮扶指导,助推7个边境村(社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引入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队、农科服务团、“三区”人才等到村(社区)开展服务指导,进一步夯实基层发展根基。

政策链与生态链双向赋能。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出台人才公寓管理、教师调配、文艺人才扶持、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等专项制度。紧盯人才引育“后半篇文章”,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人才生态。以“5个一批”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新增人才住房582套,让来耿就业创业的人才“安居”又“安心”。落实表彰激励制度,授予42名专家人才“援建边疆帮扶耿马优秀人才”称号,为126名帮扶师生颁发荣誉证书。立足耿马文化特色和民族歌舞团出圈优势,设置30万元/年的奖励资金重点扶持本土歌舞表演类文艺人才和网络优质影响力人才,县级财政每年给予耿马民族歌舞团80万元重大重点题材创作扶持资金和200万元工作经费。

网站声明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