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正文

耿马自治县2019年劳动工资统计分析


来源:  作者:统计局   时间:2020-07-02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2019年,耿马自治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跨越发展主题,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目标,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全县经济呈现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为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基本情况

  据2019年统计年报资料显示(由于2019年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分析中指标对比情况,均为对比上年名义指标),耿马自治县城镇非私营单位333个,比去年增加44个;年末从业人员17617人,同比减少2837人,下降13.87%;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1366.8万元,同比减少5165.6万元,下降4.08%;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0509元,同比增加8063元,增长12.91%

  二、运行特点

  (一)年末从业人员减少,结构有所调整。2019年,耿马自治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从业人员17617人,同比减少2837人,下降13.87%,增速比2018年回落14.81个百分点。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看,有升有降,结构有所调整,年末从业人员增加最多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加190人,增长55.39%;增长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加160人,增长111.11%;下降最大的是农、林、牧、渔业和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减少2465373人,分别下降97.35%51.24%

  表1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分行业情况


单位:人,%

行 业

2018

2019

增长率

合 计

20454

17617

-13.87

农、林、牧、渔业

2532

67

-97.35

制造业

5789

5381

-7.0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4


建筑业

787

575

-26.94

批发和零售业

379

187

-50.6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3


住宿和餐饮业

155

117

-24.5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9


金融业

120

130

8.33

房地产业

728

355

-51.2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44

304

111.1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43

533

55.3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1

70

70.73

教育

3255

3442

5.7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43

1673

1.8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538

4571

0.73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不同程度的有增有减,集体注册类型单位年末从业人员增加,与去年同期比增加44人,分别增长36.67%;国有单位和其他单位年末从业人员减少,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减少18001081人,分别下降14.56%13.56%

  (二)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有所下降。2019年,耿马自治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1366.8万元,同比减少51656万元,下降4.08%,增速比2018年回落21.83个百分点。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看,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呈七升六降调整趋势。七升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分别为359.7万元、1060.3万元、4263.4万元、634.1万元、34559.9万元、14237.5万元和38524.2万元,与2018年比分别增长20.99222.87%29.59%40.47%7.13%0.84%2.14%;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26.9533.6744.55个百分点;六降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与2018年比分别下降97.12%13.06%7.52%45.98%6.64%52.39%;降幅最大的是农、林、牧、渔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低于全县平均水平93.0448.31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为新增行业。

  (三)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增长。2019年耿马自治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0509元,同比增加8063元,增长12.91%,增速比2018年回落2.74个百分点。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看,年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167208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2375元,教育101917元,分别为全县平均水平的2.37倍、1.45倍和1.45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2875元,房地产业33971元,制造业34708元,分别比全县平均水平低2.14倍、2.08倍和2.03倍。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5.09倍,与上年相比差距缩小了2.89

  从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增长率分别为60.25%42.77%19.02%,分别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7.3429.866.11个百分点。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增长率分别为-16.21%-15.33%-13.82%

  表2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分行业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行 业

2018

2019

增长率

合 计

62446

70509

12.91

农、林、牧、渔业

27622

32875

19.02

制造业

35401

34708

-1.9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

35698


建筑业

47421

54767

15.49

批发和零售业

33831

37842

11.8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8367


住宿和餐饮业

25195

35970

42.7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9700


金融业

194017

167208

-13.82

房地产业

36586

33971

-7.1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326

38982

60.2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5640

80139

-16.2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2591

86863

-15.33

教育

99140

101917

2.80

卫生和社会工作

87906

88413

0.5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237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3626

84901

1.52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集体单位136567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94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其他单位中的股份有限公司29125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42倍。

  从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国有单位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7.69%;集体单位增速最低,同比下降29.61%。除国有单位以外,其余类型单位的平均工资增速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表3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分登记注册类型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登记注册类型

2018

2019

增长率

合 计

62446

70509

12.91

国 有

76561

90104

17.69

集 体

194017

136567

-29.61

有限责任公司

36166

37176

2.79

股份有限公司


29125


其他内资

57245

57174

-0.12


  三、 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2019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增加,就业形势向好,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行业间工资水平差异仍然存在在各行业中,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167208元,为全县平均水平的2.37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32875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14倍。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5.09倍,与上年相比差距缩小了2.89,相差134333元,差距虽有所下降,但情况仍然不容忽视。

  (二)企业从业人员就业不稳定。企业从业人员不稳定,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如制造业、建筑业。造成人员流动频繁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低端行业仍占较大比重,这些行业门槛较低、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强度较高、薪酬偏低,易造成人员的大量流动。

  (三)新兴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强。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兴起,新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产业、模式升级,创新不断展现出旺盛的活力,新动能日益壮大,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满足社会高层次和多元化需求,全县相关新兴服务业行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四)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近年来,虽然我县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但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新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而本地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效益低,职工收入不高,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四、建议

  (一)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在收入水平整体不断提高的同时,做好统筹兼顾。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等制度;实现同工同酬,完善适应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特点的工资制度。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从业人员工资合理增长。积极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对用人单位各类中、低层级劳动者的工资,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情况,主要通过建立劳动工资平等协商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促进从业人员工资合理增长。

  (三)稳定经济增长,保就业、稳就业。一是发挥双创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企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二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空间,重点在餐饮住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服务等方面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鼓励更多的人员从事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便民服务和商务服务业。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产业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经济的发展,促进更多人员就业,以就业促进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