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092603100011000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耿马自治县2023年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在2024年10月31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耿马自治县2023年地方财政决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3年全县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根据《临沧市财政局关于2023年市财政与各县(区)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临财预发〔2024〕41号)确定全县2023年度地方财政决算数据,决算数与县人民政府向自治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报告(以下简称“原报告”)的快报数总体一致,但部分收支有所变化。详情如下:
(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2000万元的100.11%,比上年决算数15180万元增收16855万元,增长111.0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252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82500万元的100.01%,比上年决算数270568万元增支11960万元,增长4.42%。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3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8297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1224万元,上年结转7735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957万元,收入总计50254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2528万元,上解支出597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1224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161万元,调出资金53943万元,支出合计41483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87705万元。结转结余的形成,主要是部分上级专款下达较晚和部分项目按工程进度拨款,当年难以形成支出。
全县财政收支平衡较原报告发生如下变化,收入方面上级补助收入净增加744万元,一是其他返还性收入增加368万元。二是结算补助华能澜沧江、大朝山公司所得税转移结算等增加88万元。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增加11万元。四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及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增加277万元。支出方面净增加744万元,一是上解支出增加73万元。二是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67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78510万元,调整预算数为27340万元,决算数为26279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33.47%,为调整预算数的96.12%,同比增收1370万元,增长5.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为83221万元,调整预算数为104488万元,决算数为100549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120.82%,为调整预算数的96.23%,比上年决算数66115万元增支34434万元,增长52.08%。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279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295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7100万元,上年结余2851万元,调入资金53943万元,基金收入总计10312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0549万元,上解支出-1165万元,基金支出总计99384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3743万元,结余的资金2024年按规定用途继续安排使用。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较原报告发生如下变化,收入方面无变化,上解支出减少3万元,结余资金增加3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121994万元,决算数为127798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104.76%,同比增收8235万元,增长6.89%。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为115783万元,决算数为125893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108.73%,同比增支19280万元,增长18.08%。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平衡情况:社会保险费收入59732万元、利息收入26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706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8002万元、委托投资收益147万元、转移收入1012万元、其他收入1571万元,收入合计127798万元。本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8567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9458万元、转移支出452万元、稳定岗位及技能提升补贴151万元、其他支出156万元,支出合计12589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90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58538万元。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平衡较原报告发生如下变化,收入方面:收入减少325万元,主要是因省级下达委托投资收益减少325万元。支出方面:支出净增加0万元,其中因为四舍五入本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减少3万元、转移支出增加1万元、其他支出增加1万元。因收支变动当年收支结余比原报告数2230万元减少32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比原报告数58863万元减少325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数为7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较原报告没有变化。
二、其他需要报告事项
(一)2023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动用安排情况。2023年调整后全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68957万元,年内动用68957万元,主要用于全县“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及重点项目支出,年末按规定统筹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补充31161万元,全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余31161万元。
(二)2023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2023年末,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为403915万元,较上年363031万元增加4088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200415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03500万元。变动主要原因是2023年获得新增再融资一般债券23784万元、获得新增专项债券转贷资金17100万元。全县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0720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03616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03592万元。
三、2023年预算执行的主要成效
(一)强化预算收支管理,财政平稳有序运行。一是强化税费收入征管。紧紧围绕收入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税费征管措施,深入挖掘增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35万元,同比增长111.03%。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快预算资金分配下达,压实支出主体责任,持续提升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加强重点支出资金保障及库款运行管理,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2528万元,同比增长4.42%。三是夯实财力保障基础。不断强化项目储备,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明显,为财政支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县完成向上争取资金310249万元。
(二)全力兜牢“三保”底线,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是持续加大“三保”保障力度。确保“三保”在预算安排与执行中的优先顺序,全县“三保”责任有效落实。2023年,全县“三保”支出135670万元,完成省级审定需求数135383万元的100.22%。二是努力提高教育投入。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确保完成教育“两个只增不减”,2023年全县教育投入53504万元,比2022年投入增长1305万元。三是继续推进卫生养老事业发展。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完成33145万元、49563万元;有效保障全县养老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转、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由84元提高到89元,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1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185万元,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切实稳定和扩大就业。四是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支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2023年全县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投入2212万元。五是持续加大各项民生领域投入。民生支出完成22687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3%,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强化财政资源统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一是确保衔接资金保障到位。2023年统筹整合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7246万元,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力度。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658万元,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争取帮扶项目3个,资金3200万元。二是加大支持生态建设。保障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5900万元。三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并获得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补助资金支持41077万元,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四是支持加快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统筹安排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资金1929万元,助推全县边境幸福村建设。
(四)坚决遏增量化存量,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全面落实“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一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分析研判债务风险。按照债券还本付息提醒机制,积极做好资金筹集,按时足额还本付息78368万元。二是控制高风险地区限额内政府债务规模。通过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量,绝不允许新增各类隐性债务等措施,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化解隐性债务56147万元。三是全面严肃财经纪律,财经秩序整治有效。以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整治工作为契机,全面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邀请省级专家对全县125家预算单位开展了培训,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见实效。
(五)聚焦纾困惠企,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继续落实“留抵退税”政策,统筹推进留抵退税工作。2023年全县增值税留抵退税7393万元,惠及企业3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二是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务实政策,协调推进政银企合作,县内银行金融机构与20户企业签订融资协议资金14000万元。获得农发行“土地+农村公路”融资贷款24000万元,金融机构向企业授信111200万元。(六)不断推进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更加规范。一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全县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实现了县乡财政电子票据148个用票单位全覆盖,财政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二是全面盘活低效闲置国有资产。全年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国有资产4215万元,化解平台债务2532.4万元。三是抓实预决算公开和绩效管理。常态化抓好预决算公开及动态监督,预决算公开率达100%。
报告完毕。
监督索引号53092603100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