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092603100011000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耿马自治县2022年县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 2023年8月25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上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及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现将2022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如下。
一、2022年全县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根据与上级核对确定我县2022年度地方财政决算数据,决算数与县政府向自治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以下简称“原报告”)的快报数总体一致,但部分收支有所变化。详情如下:
(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50,600万元,决算数为15,180万元,同比下降69.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税收收入减少。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0,56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57,900万元的104.91%,比上年决算数230,178万元增支40,390万元,增长17.55%。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84,03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0,900万元,上年结转85,949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71万元,收入总计508,338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568万元,上解支出67,33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123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957万元,支出合计430,98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77,352万元。结转结余的形成,主要是部分上级专款下达较晚和部分项目按工程进度拨款,当年难以形成支出。
全县财政收支平衡较原报告发生如下变化,收入方面上级补助收入净增加2,290万元,一是其他返还性收入减少55万元;二是结算补助华能澜沧江、大朝山公司所得税转移结算增加80万元;三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减少151万元;四是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增加2,416万元。支出方面净增加2,290万元,一是上解支出减少85万元;二是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2,37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70,000万元,调整预算数为23,628万元,决算数为24,909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35.58%,为调整预算数的105.42%,同比增收18,788万元,增长306.9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为72,543万元,调整预算数为64,881万元,决算数为66,115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91.14%,为调整预算数的101.9%,比上年决算数54,637万元增支11,478万元,增长21%。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909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3,01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3,400万元,上年结余1,044万元,基金收入总计72,36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6,115万元,上解支出-9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492万元,基金支出总计69,516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2,851万元,结余的资金2023年按规定用途继续安排使用。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较原报告没有变化。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我县2022年度地方财政决算数据,只包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他保险基金上级统筹县级不需填列。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年初预算数为24,663万元,决算数为29,157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118.22%,同比增收5,533万元,增长23.42%。两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年初预算数为21,138万元,决
算数为22,083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数的104.47%,同比增支2,045万元,增长10.21%。
两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情况是:本年保险费收入22,028万元、利息收入6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6,111万元、委托投资收益52万元、转移收入894万元、其他收入8万元,收入合计29,157万元。本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1,861万元、转移支出13万元、其他支出209万元,支出合计22,08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7,074万元,年终滚存结余35,001万元。
两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较原报告发生如下变化,收入方面:省级下达委托投资收益增加52万元。支出方面:没有变化。因收入变动年终滚存结余比原报告数增加5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上年结转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数为8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较原报告没有变化。
二、2022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63,03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6,63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86,400万元。因市级尚未下达2022年债务限额,待下达后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项调整报告,经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2022年预算执行的主要成效
2022年,县人民政府及财税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格预算执行,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狠抓收入组织,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一是紧紧围绕“增收节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这个重点,紧盯年初目标任务,抓好收入组织,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大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全年非税收入完成2.83亿元,同比增长10.4%。二是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有效盘活存量资金,通过清理共收回存量资金1,926万元。三是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根据上级投资补助政策,有针对性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42.47亿元(含专项债券4亿元),完成上级下达任务30.5亿元的139.3%,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不懈惠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三保”工作。2022年全县民生支出21.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全年共投入疫情防控资金2.13亿元;二是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年共投入整合资金2.32亿元,落实好惠农补贴政策,补助资金1.31亿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0.98亿元;三是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全县教育支出投入5.22亿元,卫生健康支出投入4.16亿元。持续加大稳就业和社会救助保障力度,2022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投入5.01亿元,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聚焦纾困惠企,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严格落实新出台的“留抵退税”政策,扎实推进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2022年我县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达160,635万元,惠及企业约96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强化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务实政策,协调推进政银企座谈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解决银行放贷难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年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省农发行、国开行各类贷款4.08亿元,本地金融机构新授企业信贷8.49亿元。
(四)加强债务风险防控,抓好债务化解和融资贷款工作。一是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杜绝违规融资、违规担保、违规政府购买服务等行为。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和限额管理工作,严禁违法违规超限举债,2022年共分类化解全县隐性债务8,437万元。积极争取上级债券资金支持,全年获得专项债券资金4亿元,有效拉动投资,着力推进全县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二是严格按照预算法及有关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定,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列入预算,按时还本付息,安排政府债务利息1.17亿元,申请再融资2.43亿元,有效缓解政府偿债压力。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2022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较好保障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同时财政运行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资金运转困难,预算执行压力大。因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清理消化暂付款、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使我县财政资金运转较为困难,资金缺口大,无法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专款拨付进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连锁反应,财政预算执行面临巨大困难。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化解债务负担较重。债务规模大,到期需偿还的政府债务本息额度不断增加,还本付息负担较重,财政支出压力增加。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狠抓收支,提升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认真分析收入形势,科学研判,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协同税务等有关部门做好服务重点税源企业工作。
(二)倾力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规范“三保”支出预算管理。根据上级管理规范,2023年预算编制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提高“三保”标识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为规范“三保”支出预算管理及监测奠定基础。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硬化预算绩效责任约束,建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奖优罚劣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绩效管理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
(四)兜牢底线防范风险,全力营造安全发展环境。树牢安全发展理念,高度警惕防范涉及财政领域的重大风险,做到统筹兼顾、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控增量、化存量,有效降低综合债务率,确保全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监督索引号53092603100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