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092600243600000
耿马县政务服务管理局2019年预算公开目录
第一部分 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第二部分 2019年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财务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部门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本级财力安排支出情况表
六、部门基本支出情况表
七、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八、财政拨款支出明细表(按经济科目分类)
九、部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十、省本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本次下达)
十一、省本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另文下达)
十二、省对下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表
十三、部门政府采购情况表
十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表
耿马县政务服务管理局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部门主要职责
中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为挂靠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正科级行政机构。主要职责职能是:(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贯彻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履行县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决议、决定。(2)负责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进行领导和管理;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工作进行标准化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等。(3)负责督促指导县政务服务中心对进驻中心的各部门窗口为国内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和其他公共服务事项;督促指导落实“二集中、五到位、四个一”的要求;督促检查“六个公开”、“五制办理”、“五件管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执行情况。(4)负责督促指导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严格按照“政府领导、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原则和管办分离的要求,规范运行和管理,构建公正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将工程建设招投标权限内采矿权出让、土地出让、国有产权处置、政府采购、药品及医疗器械采购、司法机关罚没物品拍卖等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中心集中管理。(5)负责县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审批系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管理系统以及两个中心电子监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及后台维护工作。(6)负责县政务服务管理局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资产的管理工作。(7)指导各乡、镇、民族乡为民服务中心的工作。(8)完成县人民政府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机构设置情况
1、部门单位构成 耿马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为行使公共管理行政职能正科级行政单位,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核定在职编制18人,其中:公务员5人,事业管事人员2人,事业专业技术11人。
政务服务管理局下设3个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
2、人员构成:在职人员编制数为18名,其中公务员编制5名,实有人数5名;事业人员编制13名,实有人数12名;无离退休人员。
(三)重点工作概述
1.抓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县共建成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2个县级政务服务分中心;9个乡镇3个农场建成12个为民服务中心; 92个行政村(社区)建成92个为民服务站;1057个村民小组开展代办服务1019个。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截至10月份,全县三级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268430件,办结268430件,按时办结率100%。
2.抓事项进驻,全县“一站式”审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根据2018年度县级公布的权力清单,县级23个部门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200项,已进政务服务中心办理171项,进驻比率86%;应进公共服务事项266项,已进政务服务中心办理253项,进驻率95%;23个保留行政许可事项部门和单位已全部进驻,设立服务窗口29个,窗口工作人员33人。“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阳光政务运行模式初见成效。
3.抓系统运用,全县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建设稳步推进。我县网上大厅建设和推广运用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与省、市同步推进,并取得可喜成绩。目前,全县33个部门(单位)已完成入库事项5233个,其中行政职权5093个、公共服务事项124个、内部审批事项16个。通过网上大厅信息系统共发布政务动态220条。通过系统办理审批服务43216件,其中:通过窗口接件、受理、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7366件,受理、办结网上申报各类审批服务事项25850件,提速率达99%。
4.抓中介超市建设,中介服务行为规范有序。自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启动运行以来,县政务服务中心配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运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依法依规进行操作和管理,中介服务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服务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截至目前,耿马县中介超市发布公告和公开选取111个,项目总成交资金230万元,节约资金120万元,资金平均节约率35%。中介超市对每个签约服务项目进行全程跟踪问效,督促中介按时按质完成相关服务工作,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时限不断缩减,业主单位满意度不断提升。
5.抓投资审批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下,在县政务服务大大厅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区域,将投资审批服务部门统一纳入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区域集中办公,进行一条龙服务。线上,将各部门投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统一代码制度,通过在线监管平台先登记赋码,后进行审批。截至目前,预计通过在线监管平台受理、办结各类投资项目117个,投资概算73亿元,按时办结率100%。
6.抓制度管理,规范化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升。一是认真落实省审批事项授权办理制等“四项工作机制”,坚持中途查岗、全程电子音视频监控;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制度,政务服务管理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投诉机制,专人负责投诉的受理、核实、反馈等工作。同时通过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行为实行全过程实时监控,有效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做好民主评议工作。不定期发放评议表,对窗口工作进行群众评议,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积极开展“季度服务之星”、“优质服务窗口”等评选活动,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7.创新服务举措,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自治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水利、交通、住建和国土等相关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精准扶贫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季节性时效性较强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经行业监管部门审批备案后容缺受理,并采取“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业务负责人跟踪服务,及时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引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能快则快、能简则简、能优则优”的原则,倒排招投标时间节点,增设开评标场次等,确保了重点项目及时完成招投标,尽快投入建设;认真梳理投标保证金退付等业务办理时限及资料归集,由投标企业亲自退变为中介代理机构集中退,压缩办结时限,落实“最多跑一次”制度,最大程度方便投标企业。
8.依托科技手段, 完善交易平台建设。优化交易平台网上办事能力,上线运行网上报名系统、专家随机抽取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等,实现所有交易项目从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投标报名、专家抽取、现场监督、中标公示、保证金收退、网上下载招标文件、资料存档备查等环节全程电子化运行,变“群众跑”为“网上跑”,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同时在县人民政府网及省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网站公开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成交信息、履约信息及有关变更事项,做到交易信息应公开尽公开,以政府信息公开推动精细化服务。结合省市县“一网三平台”建设要求及进度,积极对接市交易中心信息技术科与筑龙软件公司,进行中心开评标室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施布置规划与购置,为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实施统一化电子交易、监管与服务奠定基础,打造更加廉洁、规范、高效、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2018年,中心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21个,交易总额134538.07万元,节约资金1005.5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进场项目75个,交易额42819.89万元,节约资金753.22万元;政府采购进场交易项目43个,交易额90891.42万元,节约资金252.31万元;国有土地进场交易1个,交易额164万元,增值资金1万元;罚没物资拍卖进场交易2个,交易额626.76万元,增值资金36万元。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编制2019年部门预算单位共1个。其中:财政全供给单位1个。财政全供给单位中行政单位1个。截至2018/年12月统计,部门基本情况如下:
在职人员编制18人,其中:行政编制 5人,事业编制13人。在职实有17人,全部为财政全供养人员。
无离退休人员。
无公务用车。
三、预算单位收入情况
(一)部门财务收入情况
2019年部门财务总收入2479761.25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2479761.25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上年结转0万元。
(二)财政拨款收入情况
2019年部门财政拨款收入2479761.25元,其中:本年收入2479761.25元,上年结转0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2479761.25元(本级财力2479761.25元,专项收入0元,执法办案补助0元,收费成本补偿0元,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0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成本补偿0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0元。
四、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2019年部门预算总支出2479761.25元。财政拨款安排支出2479761.25元,其中,基本支出2479761.25元,项目支出0元。
(一)财政拨款安排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情况
功能科目分组,主要用于2010301(行政运行)1882607.24元;2080505(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266865.60元;2089901(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771.85元;2101101(行政单位医疗)141739.20元;2101199(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4658元;2210201(住房公积金)160119.36元。
(二)财政拨款安排支出按经济科目分类情况
经济科目分组1、工资福利支出2361686.69元。其中:基本工资641656元;津贴补贴576552元;奖金15078元;绩效工资607920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266865.60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141739.20元;社会保障缴费51756.53元;住房公积金160119.36元。2、商品和服务支出114186.56元。其中:办公费6200元;水费1500元;电费11000;邮电费10000;差旅费8000元;公务接待费5800元;工会经费26686.56元,其他交通费用45000元。以上支出中全部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0元。
五、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一)无列入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清单项目情况
(二)无与中央配套事项
(三)按既定政策标准测算补助事项
六、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共涉及采购项目0个,采购预算资金0元。
七、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说明
(一)部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我部门无因公出国(境)及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2019年公务接待经费预算17000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500元,同比下降8.11%。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有关规定,本着有利公务,务实勤俭、杜绝浪费的原则,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和开支标准,压缩节约公务接待费支出。
(二)基本支出预算变动的主要原因
2019年部门预算总支出2479761.25元,全部为基本支出,较上年增加283154.7元,变动原因为2018年底调整工资标准;项目支出0元,与上年相比无变动。
八、其他公开信息
(一)专业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其功能分类范围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
3. 基本支出预算:是部门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行使单位职能、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内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
4. 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二)机关运行经费安排
2019年我部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114186.56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17%,增加原因为:在职工人员增加一人,工会费经与上年相比稍有增加。主要用于保障全部门工作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及其他交通费用。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鉴于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需在完成2019年决算编制后才能统计汇总相关数据,因此,将在公开2019年度部门决算时一并公开部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四)本部门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深化政务服务模式改革的决策部署,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初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交易中心开评标区建设,安全、快捷、公开、公平、公正受理各项交易。加快推进“残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构建国家、省、市、县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平台融合、一网办理的线上经下政务服务体系。2019年底前,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与数据,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初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2020年底前,全市与省级同步实现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全面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和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面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监督索引号530926002436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