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2015年财政总决算分析报告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财政局
2015年我县财税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及县政协民主监督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了“2.09”中缅维稳处突、“3.01”地震受灾的影响,不断强化措施,攻坚克难,狠抓组织收入,严控一般支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全县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2,677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58,222万元的90.48%,完成预算调整数52,652万元的100.05%,比上年同期56,432万元减收3755万元,下降6.6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126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39,088万元的92.42%,完成预算调整数36,107万元的100.06%,比上年同期35,395万元增收731万元,增长2.07%。
按征收部门划分:国税部门完成13,695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14,067万元的97.36%,完成预算调整数13,485万元的101.56%,同比下降9.15%;地税部门完成15,959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20,170万元的79.12%,完成预算调整数14,706万元的108.5%,同比下降20.36%;财政部门完成23,023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23,985万元的95.99%,完成预算调整数24,461万元的94.12%,同比增长7.99%。
2.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700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16,082万元的60.32%,完成预算调整数8,486万元的114.6%,比上年同期20,729万元减收11,029万元,下降53.2%。
(二)全县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财政支出完成247,9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36,676万元,增长17.3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38,23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700元。
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38,236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226,534万元的105.17%,比上年同期200,473万元增支37,763万元,增长18.84%。
2.基金预算支出情况。全县基金支出完成9,700万元,完成人代会通过年初预算数16,082万元的60.32%,完成预算调整数8,486万元的114.6%,比上年同期20,729万元减支11,029万元,下降53.21%。
(三)全县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为244,943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39,25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104,737万元,调入资金467万元,上年结余488万元;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计为238,23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2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结转结余资金4,947万元,年末净结余560万元(年末净结余以市财政批复的结算单为准),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2.基金预算平衡情况。全县基金收入总计9,700万元,其中本级收入6,95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39万元,上年结余704万元;基金支出总计9,700万元,其中基金支出9,286万元,基金调出资金368万元,收支两项相抵,年末结余为46万元(年末净结余以市财政批复的结算单为准),实现当年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四)全县债务情况
1、政府一般债务情况。全县2014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0126万元,2015年本年政府债务转贷收入16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000万元,有上级代还地方债务本金4966万元,2015年年末一般债务余额9516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7000万元,其他一般债务78160万元。
2、政府专项债务情况。全县2014年年末政府专项债务余额为7392万元,本年度未发生专项债务收支任务,2015年年末专项债务余额7392万元.
(五)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全县2015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1260万元,其中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57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1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919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14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1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460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36万元。上年结余2538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295,收入总计65936万元。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全县2015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513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695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2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5046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872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65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2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6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519万元,支出总计36032万元,年终结余29904万元。
(六)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情况。未发生。
(七)主要工作措施
1.创新举措强化征管。全县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实体经济不景气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不断加强收入征管,深挖增收潜力,争取上级支持,科学安排支出,收支预算执行总体稳定。一是强化税源监控。面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下行,重点行业税源下降,实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的形势,财税部门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掌握税源动态。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合理下达税收收入任务,加强进度督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在税收收入增幅下滑的情况下,通过加强非税收入组织工作,完成非税收入23,580万元,同比增长7.76%。
2.完善机制保障民生。面对前所未有的收支压力,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一是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653万元,受益学生36,431人;“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投入资金4,948万元,受益学生36,693人;投入资金1,050万元支持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农村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受益学生5,385人。二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134万元,同比增支8,765万元,增长28.86%。三是支持城乡公益事业发展。共投入资金29,949.4万元,重点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畜饮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通达通畅公路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服务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入资金1,179万元,支持送文化下乡、传统文化保护、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级文化建设等项目。五是医疗保障和计生工作的投入。全年投入医疗卫生事业费21,473万元,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落实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计生各项奖励扶持,保障计生工作正常开展。六是继续加大“三农”、民生的投入力度。以“一卡(折)通”方式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完善整改复耕政策补贴等9项惠农补贴资金6,363.41万元;投入资金1,540万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8个;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开展水稻、甘蔗、玉米、橡胶、能繁母猪等5个方面的农业保险,财政承担保费达2,463万元,为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县内金融机构加大对下岗人员、小企业、创业人员的信贷力度,小额担保贷款贴息656.25万元,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小额贷款的扶持作用。
3.努力争取助推经济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在认真研究分析上级资金分配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主动反映实际困难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56,000万元,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支持产业发展。整合投入各项资金7,500万元,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
4. 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一是严格支出管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政策规定,积极打造阳光财政、民生财政,民生支出达171,500万元,占到全年总支出的72%。2015年 “三公”经费较上年同期压减350万元,压减率达13%。二是积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继续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各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三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15年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实现县级全覆盖,推进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务消费管理机制。四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体系,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实现年采购额3,810万元,节约资金225万元,节支率5.83%。五是加快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面登记,共计108家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达100,145万元。通过资产登记,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六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在去年审计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台账。截至2015年末,全县政府债务达258,400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86,600万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71,800万元,县财政每年需准备16,3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还本付息。七是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盘活。通过“收、调、减、控”四项举措,盘活使用资金。全县共清理收回存量资金5,427万元。八是财政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创新。组建县扶贫投资公司,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78,000万元资金用于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组建水务投资公司,扩大融资渠道,积极与商业银行对接争取贷款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九是强化财政监督。加强对惠农资金、民生领域财政投资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开展了财政资金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财源培植难,财政增长乏力。二是历年形成的欠账多,政府性债务包袱过大,需求与可能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
/eportal/fileDir/gmx/old/uploadfile/2016/0930/20160930101442687.xls
/eportal/fileDir/gmx/old/uploadfile/2016/1228/20161228113221212.xls
/eportal/fileDir/gmx/old/uploadfile/2016/1228/20161228113222307.xls
/eportal/fileDir/gmx/old/uploadfile/2016/1228/2016122811322251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