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正文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耿马县人民政府  作者:刘俊潇  时间:2021-04-06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第一篇  “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和总体思路 8

第一章  “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9

第二章  发展形势、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18

第一节  发展形势和机遇 18

第二节  总体要求

第三节  发展原则 20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2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6

第一章  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造全市全省沿边开放开发“先行区”

第一节  构建“一轴两区两城多点”发展空间格局

第二节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三节  加大与缅甸互联互通

第四节  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平台和机制建设

第二章  着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程取得新成效,共建和谐美丽耿马幸福家园 36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36

第二节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全面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第三章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绘就西南边境绿水青山“耿马新画卷” 42

第一节  筑牢边境生态安全屏障 42

第二节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 43

第三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45

第四节  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第四章  着力推动工业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打造最具活力新型工业强县 51

第一节  构建符合耿马实际的工业体系 51

第二节  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 54

第三节  不断提升服务工业企业能力

第五章  着力推动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

第一节  优化城镇化形态和布局

第二节  积极推进沿边城镇带建设 60

第三节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63

第四节  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 66

第六章  着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果,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示范标杆

第一节  全力推进创新型耿马建设

第二节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71

第三节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73

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78

第五节  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81

第六节  不断拓展投资空间 82

第七节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84

第七章  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夯实耿马高质量跨越发展基石

第一节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第二节  不断强化水利安全保障

第三节  不断完善区域能源保障网

第四节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94

第八章  着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走出“耿马绿色品牌”富农之路 96

第一节  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96

第二节  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100

第三节  持续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101

第四节  加快培育十亿级百亿级产业 104

第五节  巩固提升县域其他产业

第六节  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第七节  实施产业发展“双百”工程

第九章  着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耿马样板”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二节  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进程

第三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第四节  创新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

第五节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第六节  全力抓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第十章  着力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新作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第一节  提高居民收入和就业水平

第二节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第三节  优先发展教育体育事业

第四节  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第五节  全面推进健康耿马建设

第六节  全面促进消费升级

第十一章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能力

第一节  全面推进法治耿马建设

第二节  全面推进平安耿马建设

第三节  全面推进和谐耿马建设

第四节  全力推进强边固防建设

第三篇  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

第一章  全面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持续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

心向党”实践活动

第三节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五节  明确实施责任

第六节  加强规划衔接

第七节  加强政策和项目保障

第二章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第二节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附件:

1.名词解释

2.耿马自治县“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名单

3.耿马自治县“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分类汇总表

4附图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示意图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空间布局示意图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重点产业布局示意图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布局图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示意图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重大水利项目布局规划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制定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委员会关于制定耿马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是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和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步入高质量跨越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全面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建设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推动耿马自治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  “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耿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以及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突出抓好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大事和疫情防控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20年达121.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2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492元和13484元。“十三五”时期是耿马发展史上投资强度最大、增速最稳、质量最高的五年。

——脱贫攻坚目标提前全面实现。全县在册建档立卡985341250人全部脱贫,2个贫困乡、46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20194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提前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临沧市唯一接受了省级检查和国家核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的县,高质量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获“市级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认真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筑牢境外纵深防线、国境防线、境内防线“三道防线”。主动与缅方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推动边境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武汉输入病例成功救治,高效快速处置“11·04”事件,为打赢孟定保卫战、守边稳边固边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扬了伟大抗疫精神,社会治理得到强化,创造了边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耿马经验”。

——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精准规划定位,以蔗糖产业为主导产业,紧扣“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带动蔗糖产业接“二”连“三”转型升级,形成“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34个产品的蔗糖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园区主干道、标准厂房、周转房等18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园区发展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精准招商成效明显,入园企业现已达30户,年产值37.6亿元,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甘蔗综合利用率居全国首位,耿马成为全国首个闭合整个甘蔗产业链最后一环的地区,体现了“耿马特色”。

——美丽县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紧紧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目标,全力打造“美丽县城”。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勾画城市框架,城市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累计投入12.5亿元资金,做足民族特色文化,做活“水文章”,补齐短板弱项,甘东瀑布休闲公园、勐相湿地公园等一批市政项目相继建成向市民开放,县城实现美丽“蝶变”,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建设目标,推进“一路四区”建设,实施“九大提升工程”,开展“五化行动”,打造“五种形态村”,全县7个边境小康村在临沧范围内率先建成。2016年以来,7个边境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方面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1.5亿元,边民人均受益5.9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昆明经耿马清水河至缅甸皎漂被列为全省“五出境”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支线之一。县域4条(段)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其中临清高速勐简至孟定国门段30公里已于2018年底建成通车,实现了耿马境内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成为临沧市第二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四排山连通工程建成供水,团结水库建设有序推进,耿马灌区、河外片区连通工程开工建设,允景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被列入省级重点规划布局,耿马物流节点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快递企业入驻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耿马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甘蔗产业),全县境内甘蔗种植面积达41万亩,2019/2020榨季甘蔗入榨量达227万吨、产糖28万吨,甘蔗入榨量、产糖量稳居全省第一。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户。引进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发展10万头肉牛产业项目。耿马自治县是云南省政府第一批命名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是云南省蔬菜产业强县。勐永镇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绿色能源”发展稳步提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不断加快,大健康、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旅游革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一部手机游云南”构建了全县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新业态。金融服务、房地产业等不断发展。

——融资和风险防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规定,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持续抓好融资工作,其中勐相湿地公园获得贷款2.43亿元、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获得贷款11亿元;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被列为全市唯一一家建制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县,争取到试点县置换债券资金14亿元。累计争取融资及风险防控资金超过46亿元。

——对缅开放成效显著。毫不松懈以“四个先行”推进对缅开放“五通”,以全面深化对缅交流合作为重点,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加大对缅民生性项目的支持和援助力度,在缅北地区合作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60余万亩。以加快实现通关便利化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与缅方商务边贸交流合作,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38.6%,在进一步拓宽缅籍人员合法务工渠道、共建中缅(清水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边境治理效能提升。全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妥善应对2·09”“3·06”边境处突维稳事件,打造稳边固边净边示范区。成立国门党工委和7个边境村联合党组织,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同时,采用“智慧+巡回”的模式,为中缅边民提供诉讼引导、法律咨询、案件调解等司法服务,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巡回审判及巡回答疑。所有边境村均实施了全省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项目,逐步形成“四级联创”工作格局,边境村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人享有社保愿景基本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均取得重大进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平安耿马、法治耿马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被列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结果;是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全力支持发展的结果;是坚持以四个先行推进对缅开放五通,持续深化对缅交流合作的结果;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全县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耿马新征程。




专栏1  耿马自治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规划目标

十三五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预测)

年均增长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73.77

142

12%

预期性

81.14

89.93

97.51

111.16

121.47

8.54%

县发展改革局

2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

3

人均生产总值(元)

24139

44375

13.05%

预期性

26412

29169

31545

35904

31492

5.64%

县发展改革局

4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5%

预期性

26.55

28.01

24.5

6.32

21.3

21.06

县发展改革局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

预期性

15.3

21.7

15

15

0

13.16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3

31.3

预期性

33.83

34.67

40.12

37.9

36.99

[3.99]

县发展改革局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6.8

33.79

15%

预期性

18.98

22.1

24.6

27.06

38.5

8.51%

县商务局

8

外贸进出口总额(%

20%

预期性

26.12

87.49

17.62

29.18

42.6

38.64

县商务局

9

招商引资年内到位资金(亿元)

130.05

262.23

15%

预期性

156.75

161.15

189.99

221.50

133.95

17.92%

县投资促进局

10

旅游总收入(亿元)

7.88

24.05

25%

预期性

12.52

18.58

26.38

35.25

19.05

19.25%

县文化旅游局

创新驱动

11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0.65

预期性

0.37

0.54

0.63

0.65

0.8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1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14

0.32

预期性

0.24

0.24

0.3

0.37

0.2

[0.06]

市场监管局

13

科技进步贡献率(%

46.5

49

预期性

47

47.8

48.6

49.4

50.2

[3.7]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14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投入的比重(%)

0.22

1.2

预期性

0.16

0.16

0.14

0.15

0.15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预期性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16

互联网
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50

预期性

32.13

47.27

58.36

71.56

93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80

52

78

90.7

96

97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规划目标

十三五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      (预测)

年均增长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

民生福祉

17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6.35

97

约束性

90.94

93.02

94.17

94.99

95.28

县教育体育局

18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52.25

90

约束性

61.04

63.54

66.12

89.26

91.83

[39.58]

县教育体育局

19

总人口(万人)

28.88

31.2

1.61%

预期性

29.14

29.49

29.67

29.82

29.86

0.67%

县公安局

20

人口自然增长率(‰)

4.7

7

预期性

4.71

5.99

3.82

3.37

3.44

县卫生健康局

21

人均期望寿命(岁)

70

73

预期性

70.6

71.2

71.62

72.11

72.51

[2.51]

县卫生健康局

2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2

4.5

预期性

3.69

3.5

3.2

3.08

3.57

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

2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7742]

[1.32]

预期性

0.2603

0.2687

0.3166

0.321

0.3417

[0.7341]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

24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9.57

50

预期性

41.69

43.48

44.58

45.73

46.9

[7.33]

县自然资源局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5

约束性

28.78

28.75

29.57

29.2

28.8

县公安局

2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9.36

90

预期性

80.02

80.16

81.35

88.08

92

[2.64]

县水务局

26

城市供水率(%)

95.3

100

预期性

96.2

97.82

98.5

99.2

100

[4.7]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27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3.408]

2017年脱贫摘帽,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约束性

0.394

2.0251

0.1755

0.1367

0

县扶贫办公室

28

居民
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8373

16840

15%

预期性

9267

10249

11243

12480

13484

10%

县农业农村局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21505

37900

12%

预期性

23462

25527

27697

30134

31492

7.9%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

2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约束性

98.66

98.56

99.04

98.08

90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

30

新农合参合率(%

99.41

99

约束性

99.29

99.57

86.46

86.36

87.14

县医疗保障局

31

劳动力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2

11

1.52%

约束性

10.3

10.5

10.6

10.8

11

1.52%

县教育体育局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规划目标

十三五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      (预测)

年均增长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

生态文明

32

安居工程

建设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万套)

0.02

[0.50]

约束性

0.305

0.02

0.0627

0.176

0.1641

[0.7278]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万户)

0.448

[1.4]

约束性

0.3288

0.4645

0.4792

0.096

0.1275

[1.496]

33

耕地保有量(万亩)

124

123.9

约束性

98.68

98.68

98.68

98.68

98.68

县自然资源局

34

有效灌溉率(%)

36.87

48.5

预期性

48.7

51.2

46.5

47.5

48.5

[11.63]

县水务局

35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20.7

23.2

31.7

28.3

33

水务局

36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1.4

2.85

6.97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37

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县发展改革局

3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39

主要污染物减排

二氧化硫降低率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化学需氧量降低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氨氮降低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氮氧化物降低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40

森林
发展

森林覆盖率(%

68.1

73

约束性

65.47

66.57

67.48

68.54

69.34

[1.24]

县林业和草原局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953

2238

约束性

1969.943

2042.36

2053.8629

2105.5

[152.5]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规划目标

十三五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年      (预测)

年均增长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


41

空气
质量

县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未下达

未下达

未下达

未下达

未下达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未下达

未下达

未下达

92.43

93.7

42

地表水

质量

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100

100

100

100

100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V类水体比例(%)


说明:1. 规划目标的[]内为5年累计数。2.部分指标基数有所调整。


第二章  发展形势、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深刻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正确认识耿马在全市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五大发展原则,推动实现七项发展目标,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形势和机遇

十四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期,将会延续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局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面临重大突破,世界产业体系和分工格局面临系统性重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耿马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大窗口期。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全省看,综合交通、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对外开放正逐步形成协同效应,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从全市看,临沧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临沧的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临沧的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我看,我们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随着大循环、双循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两新一重”“三张牌”“数字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重大部署的深入实施,为耿马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同时耿马欠发达的基本情没有完全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短板依然明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较重对外开放优势仍未充分发挥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缺乏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基础还较为薄弱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体系尚未健全、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全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立足临沧发展三个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临沧第一次跨越重大机遇,找准耿马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机遇、优势及短板、弱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科学应变、主动作为在危机中育先机在挑战中抓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第二节  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原则,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耿马、谋划耿马、发展耿马,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深刻把握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提高教育事业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努力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耿马开好局、起好步。

第三节  发展原则

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发展观念,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耿马全面落实,为耿马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跨越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一盘棋,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四节  发展目标

锚定二三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耿马的战略目标,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科学谋划、合理确定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耿马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桥头堡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城市、物流枢纽和国际产能合作平台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1“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势潜能充分释放,全经济年均增10%以上,高于全平均水平,到2025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2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元以上,始终保持全市前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取得新突破,发展的质量、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沿边开放迈出新步伐对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四个先行取得显著成效,五通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耿马大循环、双循环中的战略连接点和重要枢纽、平台地位基本确立,对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的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全面提升,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沿边城镇带建设顺利推进,边疆繁荣稳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持续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绿色经济占比明显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迈出坚实步伐,国家西南边境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五美成为普遍形态,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体现耿马担当。

——城乡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基本形成集约高效、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保障能力安全高效,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物流体系更加高效便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城乡发展更智慧。

——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新提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引领边疆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自然灾害防御和救灾能力显著提高,强边固防全面加强,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局面更加巩固,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作出更大贡献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实现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边疆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2  耿马自治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分类

指标

2020
完成

2025
目标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牵头责任单位


1

经济
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21.47

200

10%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万元/人、%

5.03

8.11

10%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6.9

55

[8.1]

预期性

自然资源局


4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7.4

23.5

[6.1]

预期性

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5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1.6

2.2

[0.6]

预期性

农业农村局


6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

0.54

0.95

[0.41]

预期性

商务局


7

固定资产投资(%

21.3

15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0

12

预期性

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9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19.05

58.1

25%

预期性

县文化旅游局


10

创新
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亿元、%

0.97

2.1

17%

预期性

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


11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

0.82

[0.6]

预期性

市场监管局


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2

6

[2.8]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13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17

27

[10]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492

48454

9%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484

20746

9%

预期性

农业农村局


15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5.5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12

[1]

约束性

教育体育局


17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29

2.18

[0.89]

预期性

卫生健康


18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90

预期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9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个)

2.2

预期性

卫生健康


20

人均预期寿命(岁)

72.51

75.5

[2.99]

预期性

卫生健康


21

生态
环境

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县发展改革局


22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23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3.7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24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率(%

100

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耿马分局


25

森林覆盖率(%

69.34

≥70

[0.66]

约束性

林业和草原局


26

安全
保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1.7

12

[0.3]

约束性

农业农村局


27

电力装机(万千瓦)

11.38

60

[48.62]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备注: 1.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数按2020年不变价;
      2. []5年累计数;
      3.地表水质量的监测范围为我省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断面水质达标情况。



2.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县将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在全市排名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在全市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提升。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走在全前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耿孟一体化进程顺利推进,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国际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成为贯通大循环、双循环的发展高地。基本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耿马基本建成,平安耿马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县必须坚持以“三个定位”为主骨架,以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和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第一章  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造全市全省沿边开放开发“先行区


抓住国家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耿马作为“一带一”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辐射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耿马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第一节  构建“一轴两区两城多点”发展空间格局

按照“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立足耿马区位和资源分布特点,遵循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需求,规划一轴两区两城多点的发展空间格局。

一轴:着力打通中缅国际大通道临翔至清水河耿马铁路高速公路对外通道主轴。

两区:加快推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孟定核心区、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双引擎。

两城:重点打造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耿马滇西南重要节点城市两个沿边城镇

多点:10+76+“特色小镇”。通过打造“两城”,辐射带动其他乡(镇)、示范村(自然村)、特色小镇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的发展战略,找准耿马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定位和优势,畅通循环通道,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抢占主动、赢得先机。

1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围绕外联、内通、货畅,构建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孟定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围绕国际产能合作、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等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聚集的各类产业平台建设,打造产业循环载体围绕提升质量、品牌、影响力,立足耿马资源禀赋,加快把自然生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势转化为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的绝对优势,把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平台、产业空间优势转化为承接国内外产业循环、建设新型工业强的后发优势,把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独特优势。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办好“工厂”当好“市场”,以全县“双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

2大力发展跨境经贸合作。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拓展和深化对缅开放合作,提升耿马对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沿边城镇带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积极参加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国际展会,主动参与办好中国(临沧)缅甸(腊戍)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活动。巩固传统出口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培育外贸出口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提升出口能力和效益。加快建设一站式交易促进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保税仓库、贸易物流、展示销售等专业化服务功能,为周边国家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的服务,扩大从缅甸等周边国家进口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规模争取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新模式试点鼓励内电商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培育发展全县跨境电商。

3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做好招商项目管理和签约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推动项目开工、建成和投产。瞄准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需求,围绕进口农产品加工、出口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进出口贸易、现代物流两大重点产业,突出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在外向型加工、新材料加工、生物医药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精品等招商上取得显著成效。优化引资协调服务,吸引侨商外商耿马投资兴业夯实内外循环发展基础,实现境内外互联互通和国内外产业汇集。

4鼓励企业“走出去”。健全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坚持市场化导向,依托我产业优势,建立健全企业走出去扶持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走出去鼓励生产原料在内、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境内外联动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整合力量,发起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由单一企业、单一项目投资向产业链投资、上下游企业联动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境外投资合作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对外企业在金融、电信、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第三节  加大与缅甸互联互通

持续深化习近平主席访问缅甸成果,坚持以“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稳步推进与缅甸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贸易全面发展,努力将耿马建设成中缅合作示范

1加强政策沟通深化与缅甸交流,在经贸、交通、跨境运输、旅游、持护照通行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建立与缅方会商机制。以扩展合作领域为目标,加强与缅甸在跨境禁毒执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及防洪减灾等方面的跨境合作。充分关切缅甸的利益诉求和接受度,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援外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我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减灾救灾、民生改善等民间援助,加强缅甸友好媒体、智库、民间团体的合作。探索建立中缅减贫与发展合作机制。

2加快设施联通构建跨境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孟定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参与全市推进援建滚弄大桥和清登公路改扩建,开工建设临沧至清水河铁路争取启动清水河口岸至缅甸腊戍至曼德勒铁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动由清水河口岸出境至缅甸曼德勒、仰光、皎漂港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耿马县域节点物流枢纽城市、孟定(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城市,打造经中国耿马抵达缅甸和印度洋最便捷的跨境贸易物流大通道。积极配合全市推进临沧至芒市铁路立项建设。积极争取将孟定机场纳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谋划清水河航运码头建设。加强区域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合作,推进孟定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适时规划建设孟定500千伏变电站,扩大电力对缅贸易范围和规模,把耿马建设成为对缅电力外输的重要通道之一持续扩容中缅跨境通信线路。2025年,进一步完善对缅公路铁路互联互通,将耿马建成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交通枢纽。

3促进贸易畅通。做好清水河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运行管理,加快申报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和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积极争取孟定清水河口岸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做强做大边民互市,提升边民互市贸易区的管理水平争取河外片区设立互市区域,逐步扩大边民互市规模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着力培育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企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强化农业人才联合培养、技术及信息交流和跨境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认真配合做好在缅北开展替代种植工作,落实与缅甸掸邦政府签订的《农业开发合作备忘录》,鼓励内企业扩大境外农作物种植规模。

4深化资金融通。研究推动沿边金融措施改革,寻求新的改革突破口和创新点。完善金融合作机制推动中缅签订金融合作协议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相互交流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积极促成辖区内银行与缅甸有一定实力、经营规模的银行签订人民币代理清算协议并为其开立人民币业务往来账户支持缅籍个人、机构使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人民币结算。继续探索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携带证业务,解决企业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需求,推动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耿马对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支持驻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跨境合作交流,推动建立多边协商和信息交流机制积极争取稳步放宽跨境人民币出入境限制,支持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

5促进民心相通。实施孟定清水河口岸边境之窗建设工程,架设人文交流新桥梁。抓住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构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技术转移与示范推广、科技人才交流培训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拓展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加大对缅学校援建、师资培训力度,探索中合作办学新机制。以中缅卫生领域深度合作为目标,深化中缅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领域合作。持续加强与缅抗疫合作,推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巩固中缅“胞波”情谊,加快推进清水河口岸经济区“胞波”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国门文化建设,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搭建人文交流桥梁,推动民间友好交流。2025年,与缅甸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

第四节  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平台和机制建设

按照全市一核两翼(孟定核心园区和南伞、永和园区)发展布局,助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贯彻合作、友好、包容的开放理念,构建国际化、特色化、高端化开放平台,拓展开发开放渠道,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将孟定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中缅开放的桥头堡、耿马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谋划争取批准中国孟定陆港型边境经济特区建设

1持续加快开放平台建设。以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一带一城三区为支撑,构建内连外通的交通网,实施好清水河口岸功能提升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口岸大通关作业区和口岸产业园区,实现基础设施共享的岸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孟定为核心、其他乡(镇、农场)为重要支点的沿边城镇带建设,加快推进沿边高速公路、沿边铁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供水工程建设共建中缅(清水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形成以孟定清水河为核心,以沿边城镇带为支撑,边境口岸为重点的开放平台,不断提升国门形象

2持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融入国际运输大通道多国跨区域口岸通关和便利运输协作机制,积极推动清水河口岸对等开放和持护照通行正常化,推进清水河口岸第二通道对外开放形成一口岸多通道监管。实施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工程,实现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打造口岸经济综合体,切实提升我口岸综合能力推动清水河口岸成为中缅贸易主通道推动实施“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一地两检、双边互认”通关模式。积极探索与缅甸建立自由贸易新合作模式,在货物通关、贸易统计、原产地证书检查、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质量提升、打假维权等方面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积极向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争取政策支持,推进跨境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3加快建立各类交流合作机制。继续配合落实好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各项优惠政策,全面助推各项保障制度改革,有效整合资源,促进边合区要素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积极配合争取将边合区纳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跨境旅游区、农业合作区建设。创新境外园区建设与管理模式,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在综合保税区、自贸区、口岸对等开放、税收优惠、投资准入、公共服务等政策上取得更多突破。加快推进缅籍人员入境服务管理中心和缅甸大学创业园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创业、服务、管理一体化、实体化运行。

专栏3  辐射中心建设重点

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建设工程打通中缅国际大通道,加快推进临清铁路耿马段建设,规划建设清水河至缅甸戍至曼德勒铁路、高速公路,谋划清水河码头及清水河至滚弄大桥航道建设,形成铁路、高速公路相互支撑的对外交通格局,同时谋划孟定清水河口岸国际邮件交换中心建设。把孟定打造成为临沧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缅开放和融入“双循环”的龙头。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孟定核心区建设工程

共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推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与缅甸清水河滚弄特区联动共建,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核心,着力发展贸易、现代物流、国际产能合作及金融服务业,建设跨境资源利用、文化相融、产业互补、经济合作的中缅合作示范区。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孟定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建设,建成内连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口岸经济区仓储物流、边境贸易交易场所、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和智慧边境建设,健全完善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将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成为沿边开放重要经济功能区。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承接进出口贸易的梯度转移,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外向型轻纺出口等加工业,加快发展跨境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通关便利化建设工程

提升口岸功能。加快孟定清水河口岸货运通道项目建设推动缅甸清水河口岸新址至清登公路连接线建设。推进指定口岸建设,抓好清水河粮食境指定口岸运行管理,申报境食用水生动物、水果指定口岸。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智慧口岸,加快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动口岸管理有关部门各作业系统横向互联互通。优化监管执法流程,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筹推进自助通关,实现无纸化通关。

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扩大经贸交流合作。以农特产品、生物资源、机械、五金、轻纺等为重点,着力发展加工贸易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发展跨境物流,建设沿边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和边民互市综合市场。积极参与组建临沧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沿边技术服务站,建立边境及境外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

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合作。争取在耿马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国外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

清水河口岸商贸购物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包括商品交易区、商务酒店、总部大楼三部分。

孟定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暨旅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标准为一级客运车站、客运枢纽、旅客综合服务设施,以综合客运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城市综合体,规划占地面积约70亩,主要建设客运站房、客运枢纽、客运后勤、综合商业服务、游客接待中心等,总建筑面积9平方米。

孟定清水河口岸经济区胞波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丰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内涵,发挥区域内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特色,建设影视、歌舞、汽车文化、出版印刷、艺术品流通、艺术创作、展览等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动漫及创意产业中心。

耿马县国门文化建设项目。结合边境及傣族佤族特色拟建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内室演出演示厅、展览厅、边境文创产品体验店、国门书社、电子阅览室、交流互动室、培训教室等和国门友谊广场,广场包括灯光球场、室外戏台(含钢屋架顶、音响室、更衣室)、国门文化雕塑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附属设施,开展边境特色文化活动,展示各族民族优秀文化及时代精神风范。建设规模5000平方米。


第二章  着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程取得新成效,共建和谐美丽耿马幸福家园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践行“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执行和完善《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夯实治理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

1夯实全县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两个维护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完善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协调处理民族关系工作机制。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规,修订完善自治条例及相关单行条例,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2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严格落实国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坚持本土与引进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实现各少数民族人才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不断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严格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例,持续完善干部培养机制,有计划地从全县优秀选调生、机关事业人员、优秀村干部中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民族干部当任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

3持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继续推进“和谐寺庙教堂”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引领、教育、浸润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健全县、乡民族宗教关系同步监测监管体系,完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多部门联动的边境综合治理机制,用法治化方式管理宗教事务,着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第二节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边疆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

1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围绕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目标,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积极创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切实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加强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制定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3创新示范创建宣传载体和方式。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正确引导涉及民族因素的舆论舆情,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强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利用“泼水节”“青苗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强势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等宣传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网络空间,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讲好耿马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第三节  全面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抓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民生保障,不断增强边疆民族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动力积极争创兴边富民小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

1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沿边地区一定规模的自然村道路达到“四好农村公路”标准。强化水利工程改造升级,实现村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要求。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科学、高效的能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优化农村电力设施管理和供电服务,供电稳定性大幅提高。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服务均等化水平

2加强民族团结阵地建设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分级创建、分级负责,开展县、乡、村级联创,加大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基层政法单位、旅游景区、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推动县乡村级民族团结进步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确保示范区建设工程化、项目化、实体化重点创建边境沿线、公路沿线、县域交窗口单位、基层单位打造一批民族特色鲜明、产业强、环境好、村美民富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示范”。开展和谐寺教堂创建工作,促进宗教和谐和顺。

3持续推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打造一批高质量民族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和民族文旅融合景区创建,推动边境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促进民族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以傣药、药等为重点的民族医药产业,培育一批民族医药龙头企业,培植发展民族药材种植、研发、加工和营销的新兴产业链。培育民族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民族手工,民族技艺产业,扶持民族特色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民族文化创意设计、民族民间工艺产业。

专栏4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点建设工程

基础改善工程。加大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能力素质提升为重点,推动民族聚居地区和沿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实施160件少数民族聚集区、抵边地区人饮安全保障工程及清水河片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兴边富民工程。深入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以加强边疆治理为核心,着力实施团结稳边、治理活边,民生安边、发展兴边、安全固边、生态护边、开放睦边。积极创建和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

边境小康村示范巩固工程。将孟定镇边境7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新时代高标准边境小康示范村。

民族团结示范区工程。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县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盖率90%以上

“民族之家”示范点建设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创建“民族之家”示范点,通过“民族之家”的民族文化艺术团、民族文化陈列室、民族政策宣传栏营造各民族间友爱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互帮、民族文化互融、思想互促共进。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口岸、进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十进活动,不断推动民族结进步涵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在全县创建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30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持续推动示范区建设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

着力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力争命名表彰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1所,省级和谐寺观教堂1所,市级和谐寺观教堂10所。

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程。巩固提升已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水平,新增建设1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3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2,启动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3,实施建设非物质文化传习所4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工程。扩展提升耿马民族博物馆,积极申报市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第三章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绘就西南边境绿水青山“耿马新画卷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将耿马建成山清水秀、自然和谐、边关秀美的美丽之地。

第一节  筑牢边境生态安全屏障

以生态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为核心,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主线,严“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耿马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边境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1推进全域国土绿化行动。建立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制度,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以陡坡地、重要水源地、城镇周边、主要河流为重点实施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生态保护、生态景观建设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在沿路、沿河湖、沿集镇“三沿”开展造林绿化行动,在重点交通干线、综合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打造一批绿色精品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城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调整中,将腾退空间优先用于增绿增花增果,全面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2025年,全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200立方米

2加强生物样性保护。以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生物走廊等区域为重点,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执法力度,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确保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得到保持。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巡护和监测体系深入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加强生物安全监管,重点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监测、评估与防控。配合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及省级自然保护勘界定桩。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让耿马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涵养耿马生态本真自然之美、生物多样多彩之美。

第二节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

立足耿马生态资源,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实现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

1培育壮大绿色新动能。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变,构建市场导向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坚持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突出优质化、品牌化,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绿色改造,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等产业。围绕康旅游发展方向,做精生态旅游业,努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增长极。培育发展新一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带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产业发展和升级。依托资源优势,科学有序推进中小水电站提质增效,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

2强化绿色发展服务支撑。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依靠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建立常态化、稳定的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公平合理、权责对等的生态补偿机制,执行绿色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等政策,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健全落实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积极引导金融业和绿色企业开展绿色投融资活动。严格落实相关管控制度,加强重污染企业风险管控强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源风险管控深化水资源价格改革,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优化污水垃圾收费机制。

3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公众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控制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继续加大传统产业节能技改力度。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形成综合用能、多能转换、自然空调的绿色理念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绿色酒店等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建立节型社会。

第三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突出绿色主题,全面落实能源、水、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走集约发展,绿色崛起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集约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推动能源节约行动。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继续加大淘汰过剩产能及传统产业节能技改力度,抑制两高行业发展。把工业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点领域,采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立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生产模式。加大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力度,严格要求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国家强制性标准,完善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及差别要素价格制度。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2025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企业节能降耗收效显著。

2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全面开展工业节水改造升级,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推进节水型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灌区配套设施现代化改造,分区域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社会,健全城乡节水管理制度,提升城乡供水能力,将节水落实到城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到202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63亿立方米以内。

3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各类闲置土地、废弃土地利用潜力,推进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力度,及时有效复垦生产建设新损毁土地、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和交通建设临时占用土地,做到不欠新账,快还旧账。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加大荒草地、沿河滩涂及废弃水利设施用地治理力度,加强坡耕地、荒山、荒坡、残次林等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提质改造),可以新增耕地指标、水田指标、产能指标,在实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节余指标可以进行交易,获取收益,增加财政收入。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空心村、废弃地、闲置地整理和乡镇企业用地整治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严格控制增减挂钩规模与范围,合理使用节余指标,确保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中推动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循环利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增强绿色产业发展动力,厚植绿色技术新优势,推动绿色生产。紧扣与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的流通环节,在流通全过程中推广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和模式,应用绿色技术,推动流通企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大力推动农业生产领域资源节约化、产地清洁化、废物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推动园区产业链接、循环耦合,促进生产废渣、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金融、电商、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服务业,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

第四节  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有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住环境安全防线,切实维护和改善耿马综合环境质量。202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细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上级下达考核目标

1持续抓实生态环境保护。以控制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着力对全县主要河流进行全面整治,驰而不息的打好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城市黑水体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提升城乡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统筹好水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加大对南汀河流域(耿马段)的综合保护与开发。不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加强大气多污染源综合治理和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行动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坚持常态化财政资金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执行绿色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等政策,加快环境监测、应急处置、执法监管、信息与安全等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和改善耿马综合环境质量。2025乡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或高于级下达指标任务。

2加大美丽工程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美,着力将县城打造为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耿马特点的“美丽县城”,持续打造建设主题街区、美丽小区。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建设鲜花盛开的村庄,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按照“绿色、智慧、特色、可持续”要求,全面推进“美丽园区”建设。彰显山水美,精心装扮“山坝河湖路田”,打造以南汀河和大中型水库为代表的最美河流、水库。突出路域环境整治和路基生态养护,建设“美丽公路”示范路。通过美丽耿马建设行动,使耿马城乡处处呈现干净整洁、山清水秀、四季花开的美丽画卷。

专栏5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全国生态文明创建在创建申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示范

生态保护。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总体保持稳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评估、调整、落地并严格执行全面落实河湖清四乱行动,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级下达的目标。

环境风险防范。五年期突发环境事件数下降率与规划相衔接。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低于每万枚2.0起。

城镇生活垃圾收转运。92个农场、1个管理区规划区内新建垃圾中转站,同步配套垃圾清运车辆设备及城市垃圾分类设施。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全县92个农场、1个管理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消除乡(镇)黑臭水体,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建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处理厂2座,同步配套固体废弃物清转运设施。

森林耿马实施森林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化天然林修复。深入推进整改复耕还草,积极争取将国土三调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易地搬迁腾退地等纳入整改复耕还草实施范围。继续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依托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重点开展南汀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石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修复重点区域生态,重点困难立地生态修复、饮用水水源林建设等工程。到2025年,规划实施新一轮整改复耕面积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100%以上

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开展普查摸底工作。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巡护和监测体系,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监测、评估与防控,加强生物安全监管,不断提高管护水平。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及省级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桩。

热带雨林保护修复。开展热带雨林科学考察、监测,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受损热带雨林的生态修复,恢复热带雨林系统完整性。加强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古树茶保护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的原则,贯彻落实《临沧市古树茶保护条例》等法规,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做好全古茶树资源调查持续开展全茶树的申报认定和挂牌保护工作,建立古茶资源数据库、档案库和实物库。

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边境生态安全建设,完善保护地体系,实施边境生态修复、防火通道及隔离带建设建立边境生态监测网络体系。

五美建设。涵养生态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领域的保护。到2025年,全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领域得到保护。创建环境美,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2025年,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上级考核指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居全市前列,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达到或者优于III类)比例居全前列。提升城市美,着力提升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耿马民族特点的绿色城镇之美,建成美丽县城,并其他乡(镇)全部建成美丽集镇塑造乡村美,以村庄规划管理、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开展美丽乡村示范行动,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展现山水美,精心装扮山坝河湖路田,打造以南汀河、芒片河、南木开河为代表的最美河流,建设一批美丽公路。到2025年,山水美格局基本形成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禁烧,探索秸秆“五化”利用新途径,大力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加强违法焚烧秸秆行为查处,强化田间用火监管。

推进重点江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南汀河(怒江流域耿马段)、南碧河(澜沧江流域耿马段)综合治理,加强沿岸植物保护,持续开展乱垦乱种整治;加强河道治理,强化沿河工业废水治理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科学规划入河排污口,禁止污水直排入河;开展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


第四章  着力推动工业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打造最具活力新型工业强县

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加快构建符合耿马实际的高原特色农业加工、进出口加工和新兴产业加工三大体系建设,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带动耿马经济高速发展的动车组和核心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第一节  构建符合耿马实际的工业体系

立足耿马实际,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原则围绕新兴领域建链、传统领域延链、优势领域补链的思路,以甘蔗全产业链为主导产业,集中全县力量全力推进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量、工业投资增量、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量三个倍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非电工业税收、园区工业就业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五个提升。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GDP比重达2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亿元以上。

1构建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以重点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耿马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做好特色文章,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实现工业总量翻番的支撑点和破解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拉长加工、储存、销售环节,打破生产周期,延伸产业链,大力培育以甘蔗、畜牧、蔬菜、坚果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将蔗糖和肉牛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示范,构建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发展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全面建成农产品加工强县和专业村镇

2构建进出口加工体系。把握玉临高速公路和大临铁路建成通车、临清高速公路将在“十四五”时期建成通车的机遇,充分发挥耿马作为通往印度洋最便捷通道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对外合作,加大对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积极创建清水河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持续拓展缅甸市场,延长产业链,让从缅甸到南亚东南亚、从云南到西南到全国两个市场圈和互补性产业在耿马交汇,实现“一根扁担挑两头”,培育发展以精包装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进口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耿马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分析进出口产业结构,加大对进出口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提升甘蔗、橡胶、红木等缅甸进口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以缅甸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清水河口岸出口国内产品,通过缅甸转口南亚东南亚国家。围绕国内畅销进口产品结构,扩大从缅甸进口芝麻、绿豆、瓜果、海鲜等产品加工规模。将清水河片区打造成云南最大的出口农业机械、五金机电制造基地和进口农产品加工基地。

3构建新兴工业体系。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加工等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等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通过自动化加工、包装生产线分拣包装工业机器人在线监测等生产工艺装备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原有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工业智能制造水平支持企业开展转产技术攻关,形成既能满足耿马又能辐射缅甸的酒精、药品等应急产能储备。全面提高耿马新兴工业智能制造水平构建新兴工业加工体系

专栏6 工业产业发展重点


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

提升蔗糖加工。构建回路闭合循环经济链,做强蔗糖产业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糖、酒、纸、饲、肥、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到2025年,实现全甘蔗入榨量300万吨以上,甘蔗全产业链工业增加值2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

创新茶叶加工。推动茶叶初制所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促进优质原料向精制龙头企业聚集,提升茶多酚、茶叶浓缩汁、超细茶粉等茶叶精深加工,与传统饮料、食品产业融合发展2025年,实现50%以上的原料基地由精制龙头企业建设和管理,培育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精制龙头企业1户,实现茶叶工业增加值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2%以上。

临沧坚果加工。做优临沧坚果精深加工2025年,坚果全产业链工业增加值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发展果蔬加工。推进蔬菜生产有机化、商品化、规模化、名牌化,着力打造孟定蔬菜品牌。2025年,全县果蔬加工业增加值达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建成孟定南亚东南亚冬农蔬菜交易中心。

咖啡加工。巩固咖啡生产基地,促进企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畜禽产品加工。积极支持上海鹏欣集团肉牛养殖、云南七彩田园牧业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提升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抓住中缅深化农业合作的机遇,培育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业,着力构建畜禽加工、饲料加工、冷链物流体系。2025年,培育规模以上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2户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增加值达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4%

进出口加工发展重点

农业机械五金机电摩托车制造。重点发展针对农地耕种、收获及粗加工等农用机械整机生产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农机装配、农机零部件制造家用电器家电零配件等。将清水河片区打造成云南最大的出口农业机械、五金机电和摩托车制造基地。

橡胶加工。重点发展轮胎加工制造为主业,翻胎生产、特种橡胶制品、乳胶制品、机电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

口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缅甸、南亚乃至非洲优质粮食、水果、水产等资源及国内市场的需求,加快培育发展以精包装和食品加工为主的进出口农产品加工。

文化旅游商品制造。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创意研发,开发以竹、木、布等为原料的工艺品和以耿马农特产品为原料的特色食品等旅游名特产品

新兴业发展重点

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加工。发展节能高效水泥,推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发展。

中药和保健品制造。大力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加快健康养老、食品、旅游、运动等大健康产业发展,力争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

第二节  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

“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聚焦“一县一业”“一园一主导”,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为蓝图,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建设智慧园区、美丽园区、绿色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为核心目标,加快园区提质升级,扩大产能建设现代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积极争取把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纳入全省工业园区布局规划范畴

1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将基础配套设施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道路、地下综合管廊、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消防设施、冷链物流仓储、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园区配套的学校、医院、幼儿园、周转房等项目积极推进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推进园区加油站、充电桩、天然气、变电站等能源项目建设,推进特殊性、专业性产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配套功能综合承载能力,把园区建成现代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启动勐撒生物产业园的具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2025争取完成融资50亿元。

2加快园区管理机制改革。坚持一园一主导的原则,按照一园一特色思路,进一步加大优化整合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园区主导产业规划》。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园区管委会议事制度、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推进工业化年度述职制度用人机制、绩效激励机制、薪资分配体系。持续加强完善与金融机构、投融资平台衔接机制,促进资源、资金、人才、配套设施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激发园区创新发展活力。破解各方因利益驱动不足及农产品加工原料内耗大导致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延长的问题。搭建以工投公司为平台,以水、电、路、气、热、标准厂房、污水处理等为基础,探索推行园区整体运营管理,提升园区造血功能,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推动工业企业入园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集群规划,推动各类技术、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引导同类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打造一批产业竞争高地,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带动就业,联动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和耿马县城产城融合发展。以甘蔗产业为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打好“绿色食品牌”,带动蔗糖产业接“二”连“三”转型升级,形成“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蔗糖全产业链。到2025年,工业企业入园率达90%以上。集中全县力量把园区打造成为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引擎、云南省开放创新型全产业链示范园区、中国重要的蔗糖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中国第一个甘蔗全产业链加工利用县、世界一流的糖产业园区。

专栏7  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土地收储。结合园区建设用地需求,做好用地征用、调规、报批等工作,收储土地5700亩。

精准招商围绕蔗糖全产业链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肉牛产业链、大健康、大医药等方面精准招商,争取入驻实体企业达50户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0户以上,利税总额达5亿元以上。

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园区与沿边高速公路连接第二水厂供水110千伏变电站园区物流仓储园区物流通道五位一体智慧园区建设和国家甘蔗工程大数据中心等项目。适时启动勐撒生物园水、电、路等要素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启动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耿马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搬迁项目建设。

第三节  不断提升服务工业企业能力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准实体招商,以园区为平台,建立工业招商项目库,完善产业链招商项目库、商企库,建立完善企业帮扶机制,推动一批规上企业上台阶、一批小微企业上规模,加快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良性格局。

1精准实体招商按照一区三园空间布局,以工业园区为承载,以资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型以及加工制造项目为重点,从基础设施、新基建、蔗糖全产业链、农特产业和进出口农产品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等方面包装储备项目,建立工业招商项目库,完善产业链招商项目库、商企库积极引进能够辐射缅甸和南亚东南亚的龙头企业进驻耿马。加大孟定、耿马城市综合体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县域农、文、旅一体化项目包装和招商力度。对重大项目成立项目专班,做好全过程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积极盘活园区闲置资源,用活土地,进一步提高园区土地和资源使用效益,全力保障工业项目用地及配套设施等要素,着力引进与现有产业关联度高、工艺先进、契合园区产业导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每年储备项目投资规模达到较下一年度工业投资目标任务总额的2倍以上

2抓牢企业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诚信的优秀企业家。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抓实抓细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关联协作企业和项目集聚,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配套完整、安全绿色高效、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落实惠企政策,促进企业壮大,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提高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旗舰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3抓实要素保障。建立完善企业帮扶机制,及时帮助企业研究解决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做好工业强基重大项目的申报和政策支持工作,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聚集、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确保一半以上资源用于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完善配套产业链,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相互支撑、相互推进的发展体系。围绕当好店小二,政企一家亲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切实发挥营商环境评价的引领和督促作用。

第五章  着力推动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

按照“海绵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加快沿边城镇带建设,推动城镇协调发展。到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以上。

第一节  优化城镇化形态和布局

加快推进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强化土地收储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科学划定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绿色和谐的生态空间,落实城镇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特别用途区管控要求,建立规划留白机制,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和建设用地范围。

1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构建1+1+10+76+特色小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城镇化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有序流动、安居乐业的制度环境。依托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加快推进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全面振兴发展,同时做美做优县城主城区,做特其他乡(镇)、农场,做精特色小镇,全方位展示山魂水韵、边关枢纽、风情耿马的魅力。

2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全面做好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配置国土空间要素,建立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城市空间和特色风貌管控,注重城市细节,规范城市式样与色彩,合理谋划城镇面山、绿化、河湖水系与城镇开发布局,做活“水文章”,做好以水定城”“治水亲水”“水景打造的文章在原有自然湖泊的基础上,以生态治理为导向,打造一批湖泊、带状、瀑状等水体景观。大力实施城市显山露水生态景观打造工程和乡、村庄显山露水生态景观保护工程,提升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在城乡形成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流动的良性循环。优化城乡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城乡空间形态控制,做好绿地、水体、历史文化遗存与重要空间的保护管控,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第二节  积极推进沿边城镇带建设

抢抓全市、全省沿边城镇带建设新机遇,发挥中心城市和沿边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加快以耿马县城、孟定镇建成区为重点的沿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将两城及其周边乡村打造成为边贸功能突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宜游的重点城镇、特色小镇,实现沿边地区城镇格局优化、综合承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主导产业升级,推进沿边城镇带建设现代化。

1全面融入沧源耿马镇康永德沿边城镇带建设按照“一体规划、合理分工,岸城一体、产城融合,内外联动、畅通循环”的思路,以临清铁路、临清及沿边高速公路为发展轴,以孟定为龙头,耿马、勐永、勐撒、贺派、勐简为主要节点,将华侨耿马贺派,孟定勐简分别一体规划建设,融入沿边1小时经济圈,建设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把孟定打造成为临沧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缅开放和融入双循环的龙头。坚持用交通枢纽理念来规划岸城一体项目,加快实施沿边铁路和高速公路贯通工程,加快推进海公铁联运物流项目和孟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孟定清水河、镇康南伞、沧源永和三个岸城一体化。按照“一城两国、两国一城”思路,积极参与推动缅方规划建设老街清水河滚弄沿边城镇带建设,实现境内境外联动、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发展。推动以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旅游为主的沿边城镇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将沿边城镇带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进入印度洋主通道上的商贸物流枢纽、中国与印度洋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率先实现沿边区域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深入推进孟定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核心,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为重点,以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和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为保障,试点先行,稳中求进,构建符合基层政权定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孟定作为经济发达镇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其沿边城镇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助推全县镇域经济全面振兴发展。

3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加快推进一县一业,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促进产业、人居、交通、市政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各功能板块的有机联系,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加快推进在建的4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在市全省叫得响的特色小镇。

专栏8  城镇化建设重点

构建‘1+1+10+76+‘特色小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做强孟定做美县城,做特7乡(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持续打造耿马边地风情小镇、孟定下坝古法红糖小镇芒团纸艺小镇色树坝边境商贸小镇4市级特色小镇建设。统筹推进勐撒、勐永、贺派3个特色城镇和勐简、大兴、芒洪、四排山4个中心集镇建设。

1+1即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耿马滇西南重要节点城市。

10“两城”以外的其他7个乡(镇)集镇、2个农场、1个华侨管理区,建成“小而美、小而宜居、小而干净”的美丽中心集镇。

7676个示范村(自然村)为牵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

巩固提升美丽县城建设。统筹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及城市公园、河道、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更新和改造提升统筹实施城市各级道路、供水、排水、污水、供电、供气及通信电缆、停车场及充电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促进城市街区道路微循环,完善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

推进沿边城镇带建设主动融入全市沧源耿马镇康永德沿边城镇带建设,加快推动耿孟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孟定、耿马在沿边城镇带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耿马、孟定为试点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打造城市大脑,为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市政管理、治安防控等提供全方位支撑推动电力、燃气、交通、水务、地下管线、物流等公用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市政综合运维、安全预警、公共服务、运行节能等数字化水平

提升县城城市水文化品位。一心:神木传奇、白马广场、总佛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核心;一环:在芒片河与南木开河沿岸打造滨河景观带,形成具有景观、旅游、休闲功能的城市生态环线;一轴:以水为轴,串联土司府、白马广场、甘东公园、总佛寺、水秀街、七彩农业观光园和勐相湿地公园,形成耿马风情景观轴线;两溪:利用耿马灌区供水,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主干道,打造两条沿路的小水系,形成曲水流觞,小桥流水的城市水景观;三湿:推进等红湿地公园、耿马糖文化主题湿地公园、勐相湿地公园建设;四园:新建景戈白塔公园、改造提升甘东公园和白马公园、七彩农业观光园;多点:在街头绿地中布置一些精致水景小品,打造处处有水的耿马特色城市景观。

第三节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性化服务,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加快提升产城融合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解决人后顾之忧人过得好的问题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探索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措施,促进居住证制度和户籍制度有机融合并轨,强化落户政策宣传解读,简化户籍迁移手续,建立线上申请审核系统,有效提高落户便利度。改革城镇人口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地登记体制,促进农村居民就近就地市民化,引导搬迁并的部分农村居民市民化。

2建立农业转移人口保障机制。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奖励政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县城及周边原有居民市民化。对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保留农村各项权益,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以及就业帮扶、创业资助等各类待遇。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全面保障农民进城人口权益,完善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城镇常住人口常态化统计机制。

3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好易地搬迁进城农民变成市民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布局和建设,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进重要市政公共设施向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提高社保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效率,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完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制度。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从普通房地产向高品质房地产、旅游房地产转变,从内向型房地产向外向型房地产转变,从第三代住房向第四代住房转变。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进一步拉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对农业转移人口覆盖范围,健全公租房退出机制。坚持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全面保障进城人口权益,让外来常住人口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文明。

4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深入参与中高职院校、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推动职业院校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进行订单式人才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制机制,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制造业、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用工矛盾突出的行业,广泛开展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竞争力。强化农业转移人口职业道德培养,着力塑造劳动者工匠精神。改善分配结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第四节  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

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拓展城市更新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转变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1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持续巩固提升“美丽县城”创建成果,以县城和孟定新城建成区为主要建设范围,加强城市防洪、抗震、疫病防控、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出入口、民族特色风貌、集贸市场、主题街区提档改造,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坚持规划设计引领城市更新,建立城市设计制度,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民族元素世界表达、地域特色国际表达,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彰显城市现代民族特色。到2025年,县城和孟定新城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完成城市更新改造。

2完善城管协同共治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性的社区管理模式,从市民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布局合理的开放空间,满足市民的多样化要求。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基层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建设治理工作,推动政府、社会、公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建设城市、共同治理城市、共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构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3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依据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整合优化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人性化服务,构建以邻里生活圈和便民服务圈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统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城郊结合部、城镇建成区、棚户区改造和村改居工作,让城市更有温度,提升居民生活服务水平和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专栏9 城市更新改造重点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主次干路和支路路网系统,提高次干路和支路密度。升级改造城市排水防洪系统,加快修复城市自然生态,加强排水管网维护和管理。实现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公共厕所、洗手设施全达标、全覆盖建设集约高效的城市供水体系。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老旧小区棚户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城中村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引导老旧厂区的企业向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搬迁,利用老旧厂区腾退土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厂区改造,根据老旧厂区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适度进行商品房开发。

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智能快捷箱、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

着力提升城市风貌。统筹协调城市形态格局、建筑风貌、街道立面、天际线、楼际线及色彩、标志系统,科学确定城市景观核心区,保留、保存、保护文物古迹,修复和合理利用现存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古镇名村等文化遗迹,突出城市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第六章  着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果,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示范标杆

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保障,发挥现代化“乘数效应”,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深化人才培养制度,推广现代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断推进创新型耿马建设,打牢耿马现代化进程基础。

第一节  全力推进创新型耿马建设

抓住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坚持四个面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实现更多领域01的突破

1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加强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完善创新全周期政策服务链。加大对创新的财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耿马布局建设区域创新平台,进一步改善创新基础条件。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推动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共享

2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培植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技术、质量效益优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壮大面向市场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支持创新创业实践,培育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主体。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政策体系,建立绿色技术交易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和园区聚集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加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应用和引进吸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重点行业转移转化,推动重点产业和行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甘蔗生产科技化水平,实现“耕种管收”各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4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改善引才用才环境,实施更加宽松、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措施,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服务为推动耿马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建立以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知识、技能、管理等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健全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机制,着力破除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引进、培养一批能助推重点产业技术突破、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基础人才。


专栏10 创新型耿马建设行动计划

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千方百计抓实对接国家、省、市战略的基础设施提速、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五大行动,推动各级各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为全县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5年,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支撑显著增强,沿边全面开放新动能释放先行区、环境友好产业跨越式发展样板区、民族特色资源高品质利用引领区初具雏形。

重点产品开发工程围绕打造一批一流的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重点推动蔗糖、茶叶、核桃、咖啡、临沧坚果、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及林下经济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构建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品牌培育创建能力。

绿色产业科技攻关工程。围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攻关,推进绿色有机生态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重点新材料加工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及资源环保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及引进推广应用,加快构建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的发展方式。

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引培工程。实施级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培养专项计划,强化本土科技创业人才和实用型、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到2025年,全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达3人以上,培育省级认定的科技创新团队达1个以上,培养市级技术创新人才10名以上,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以上。

乡村振兴科技综合示范工程。以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为主实施乡村振兴科技综合示范,积极探索种养循环化、灌区发展规模化、田间配套现代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乡村发展路径,建立产业发展与生态保障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围绕提升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和重点产业重大科技需求,集聚创新资源,建立连接省内外技术、人才和金融资本高效配置的技术转移大平台。2025年,建立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各类创新平台10个以上。

第二节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加快布局5G、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叠加效应,促进产业繁荣,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构建高速泛在优质新网络。推动5G网络在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工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等场所连续覆盖,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制造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5G+应用落地。大力推进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光纤进乡村工程。实施4G补盲提速工程,促进边缘区域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积极配合市级与级干线融合,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加大5G标准下物联网建设力度,在工业园区、城市路网、村(社区水库、水电站、自然保护区域布设精度可靠的智能传感器。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到2025年,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T以上,全面普及百兆宽带网,重点区域千兆宽带覆盖率达100%家庭宽带普及率、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85%,自然村百兆宽带通达率超过75%

2打造数字创新应用新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承载设备连接,汇聚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规范、开放的集成应用服务和协同制造支撑。打造全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与服务网络,建成产品溯源、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的区块链行业应用平台,推广使用孔雀码。创建人工智能应用支撑平台,加快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档案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整合全各行业数据资源,构建绿色数据中心平台。到2025年,建成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1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3铸造传统基建升级新引擎。抓住国家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加快5G基建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建设,积极谋划推动特高压、人工智能、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新引擎”。实施智慧交通行动计划,推进交通大数据中心和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智慧能源网、智慧物流网和智能充电桩建设工程,提升能源保障、物流基础数字化水平和能效技术推广应用。打造数字水利设施体系,建成全水信息一张网数字水利感知与监测网络实现全覆盖

4建设行业融合赋能新载体。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强化农业物联网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基地,建立绿色农产品线上销售、供应链协同、防伪追溯体系。推进制造业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工厂、无人车间和无人生产线。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实施重点景区智慧化改造,构建智慧旅游监管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发展无人超市等电商零售新业态,建设互联网医院和数字化医疗中心,推进智慧教育普遍提质,构建数字生态环保支撑体系

专栏1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全光网络。建设千兆宽带,自然村百兆宽带,老旧小区光纤网络改造及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建设。

◆5G网络。建设5G基站580个,发展5G终端用户达15万以上,实现乡以上区域全覆盖,配套建设5G核心网、传输光缆、传输设备、动力以及信息安全设施等。

◆4G网络。实施4G网络优化补盲工程,实现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

数字化智慧化应用。耿马自治县大数据中心项目、国家甘蔗工程大数据中心项目、中缅共建清水河边境经济合作区智能电子围网项目、耿马自治县档案文书数字化项目、耿马自治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五位一体智慧园区项目、耿马自治县文化公共资源数字化建设、耿马自治县智慧博物馆项目、耿马自治县旅游智慧化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耿马自治县智慧景区项目、耿马自治县孟定城区智慧化改造项目、耿马自治县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项目等。


第三节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目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十百亿级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融合应用,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025年,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高。

1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坚持差异定位、特色发展,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支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落地培育新零售、无接触消费等新业态,深化刷脸就行”“亮码扫码等集成创新,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从种植、展示、采购到销售、追溯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规模。发展区域通信增值服务,加强与缅甸在信息服务方面的合作,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孟定核心区)规划建设面向缅甸和南亚东南亚的数字产业化基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栏12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据中心建设工程。结合耿马实际应用需求与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多样化数据中心建设。结合科研攻关、产业创新需要,重点配合市级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与大数据中心建设相呼应的边缘计算中心规划布局。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公共服务与一部手机系列应用、各行业重点服务应用的数据、业务对接,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建设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市民一卡通建设应用,整合城市公共交通、医院、景区、社区等各领域的一卡通服务,拓展社区智慧化应用加快推进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生物、生态、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数字化进程。积极促进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推动数据要素全面深度应用。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推动电力、燃气、交通、水务、地下管线、物流等公用设施和建筑物、构筑物智能化改造,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打通社区末端,织密数据网格,实现数字化展示、信息化关联、可视化管理。建设城市大脑,有效整合城市管理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大城市数据共享开发力度,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对政务、企业、社会、互联网等数据进行全域即时分析、调度、指挥、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2实施业数字化。推动绿色能源、有色、绿色食品、新材料制造等行业骨干企业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积极打造从间地头到餐桌的数字化农业示范着力解决农产品溯源、食品安全、绿色有机生产等领域的难点,着力推动企业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先进数字化装备替换。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3加快现代服务业智慧化建设。以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为抓手,不断延展产业链,构建起家电零售、产品输出、售后安装、维修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主动融入联网+”,强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持续优化一部手机游云南”设施构建智慧旅游监管服务体系。深化数据开发共享,培育要素市场,在智慧化管理、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和跨境电商上率先取得突破。

4推动社会事业智慧化发展。合新型城镇化发展、信息惠民工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党建工程,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市场化服务为重点,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创新应用研究,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消费,在医疗、教育、应急、环保档案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推动传统公共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社区等,加快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事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专栏13  社会事业智慧化重点领域

远程医疗。加快远程医疗向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度覆盖,加强与全国、全省全市优质诊疗机构合作,提升远程医疗诊疗能力和水平。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远程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打造耿马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应用,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大数据分析,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刷脸工程。5G条件下实施刷脸工程,广泛应用于交通、住宿、会务、景区(点)入园、购物、身份证明等方面。

数字环保。做好森林草原火灾、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等环境要素、林业资源、自然资源的数据感知与动态监测体系。

智慧安防小区。分类推进城镇居民小区智慧化安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居民小区安全防范能力,构建社区网格、警务战略、智慧安防、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群防群治等多元融合的小区安全防范新格局,助推基层治理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5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广泛深度融合,加快数据汇聚融通,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开放,优化政务业务流程,创新治理模式,全面打造一体化数据资源、政务办公、公共服务、政府监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服务管理运行效率,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精细治理水平,优化政务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专栏14  数字政府建设重点

政府服务。持续完善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办税费”“一部手机云企贷,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智慧政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推动电子证照、办事材料等共享和一部手机办低保应用,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云服务智慧监管,网上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交易各环节金融服务。

政府决策。整合汇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的直观展示,在城市运行、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经济运行、管理效能评价等领域建立专业预测、分析、研判模型和算法,提供可视化、移动化决策服务。

政府监管。整合乡(镇)农场管委会、华侨管理区、级各部门已建监管平台,积极做好与国家、省市互联网+监管平台的对接。推动信用信息纵横联通,推动信用应用创新。

政府办公。推进政府内部业务办公流程整合优化,建设并大力推广全省统一的电子公文、视频会议、即时通讯和信息公开系统,应用智能会议速记、自动电话记录、无感考勤识别等技术,精简文件会议减少索要报表材料的总量和频次,有效解决文山会海问题。

6加强数据网络的安全保障。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安全可信发展命脉,着力搭建完善的数据、网络、应用等安全体系。落实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等基础制度,明确数据安全的保护范围主体、责任和措施,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科学配置安全策略,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安全事件预警能力,提高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水平,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动态响应和恢复处置能力。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

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快建成以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体系。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1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推进物流配送、金融服务、咨询中介、科技服务等行业提升市场化水平和专业化供给能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服务企业,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打造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以消费升级为引领,围绕家政、养老、托育、物业、旅游、健康养生、医疗护理、房地产业等民生领域服务需求,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服务供需对接能力加快发展文创时尚、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服务、商务服务、检测认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管协同处置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治理水平鼓励和支持服务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数字化、品质化服务,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形成功能突出、错位发展、网络健全的现代服务业。

3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信息营销、金融保险服务等关键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延长农业产业链引导农业从传统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转变依托全农业的生态优势、田园风光,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综合体,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让全农业不再只是单纯农产品的产出者,也是现代服务业的创造者。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快建成以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体系

专栏15  服务业发展重点

◆ 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合作、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伸科技创新服务链,巩固发展和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突出科技研发、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化科技服务等重点,加强专业技术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物流配送。推进快递园区、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快递作业枢纽)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建设,支持公共服务属性明显的综合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

金融服务。吸引有实力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到我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对缅资金融通,形成区域资金中心。健全和完善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金融组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增加县域分支机构及网点,提供更多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