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新闻快讯
近日,贺派乡坚持党建带群建,通过党建引领、团建赋能,组织青年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激发青年力量,鼓励他们参与家园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开展“四个有我”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青年成长发展的双赢。护航成长,陪伴有我坚持以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基本民生服务为主线,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共同守护“朝夕美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一老一小”活动阵等开展法制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全民阅读等活动,不断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56次;开展防溺水、防止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活...
日期:2025-08-11来源:耿马融媒浏览:74 次
受近期连续降雨影响,耿沧公路沿线部分路段出现排水沟淤堵、断枝堵塞交通现象,影响群众出行安全。为恢复往日整洁的乡容乡貌,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近日,贺派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汗水为乡村“美颜”,为文明“加分”。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手持扫帚、铁锹等工具对排水沟及路面的碎石、枯枝杂草和淤泥进行全面清理,并及时清运断枝等障碍物,用实际行动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能把这些影响出行的东西清理干净,让大家出行安全又方便,我们干着也有劲,能够实实在在为大家做点事,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此次志愿...
日期:2025-08-05来源:耿马融媒浏览:102 次
盛夏时节,走进耿马自治县四排山乡芒翁村,一片片玉米地旁,金灿灿的向日葵迎风招展,与连绵的青山、错落的村寨相映成趣。这不仅是田园风光的诗意点缀,更是当地群众探索“一地多收”、拓宽增收渠道的生动实践。在芒翁村的玉米种植区,一排排向日葵沿着田埂排列,整齐的花盘,绽开的笑脸,把佤山装扮得像待嫁的新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玉米是传统作物,但单一种植效益有限。我们在科技服务队指导下尝试套种向日葵,既能美化环境,葵花籽还能销售变现,每亩地多赚500多元。”村民岩嘎笑着算起“经济账”,耿马本地种植的“红瓜子”很受消费者欢迎,这种“玉米+葵花”的间作模式,既提高了土...
日期:2025-08-01来源:耿马融媒浏览:173 次
近日,勐简乡青年人才党支部带着真诚与暖意,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情暖夕阳”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党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让“夕阳红”里洋溢着青春的温度。活动以一场热闹温馨的茶话会拉开帷幕。几张方桌拼在一起,茶杯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党支部书记拉着老人们的手坐成一圈,像家人般拉起了家常。“左大叔,最近您儿子的病情稳定了吧?好多了吗?”“大爹、大妈,食堂的饭菜合胃口不?喜欢吃什么,想吃什么就跟工作人员说”一句句贴心的询问,让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起年轻时的趣事,有的念叨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欢声笑语在院子里久久回荡。青年党员们认真聆听,时不时递上一杯...
日期:2025-07-30来源:耿马融媒浏览:150 次
夏日的果香悄然弥漫,又到了水果丰收的季节!近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抗社区的金丝凤梨抢“鲜”上市,在芒抗金丝凤梨专业合作社的蔬果收购点,一筐筐新鲜采摘的金丝凤梨经工人们分拣、打包,迅速发往全国各地市场。这幅甜蜜的丰收图始于芒抗社区党总支的大胆尝试。1991年,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芒抗社区党总支书记带领村组干部到西双版纳考察学习,并带头试种从西双版纳引进的“卡因”凤梨品种。经过多年悉心培育,1993年,首批果树迎来挂果,因甜度高、品质好,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芒抗社区是一个傣族聚居村寨,全村共有908户3904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芒抗社区是耿马县唯一适...
日期:2025-07-25来源:耿马融媒浏览:286 次
时下正值烟叶采收、烘烤关键期。近日,在贺派乡水平村烤房群,装满新鲜烟叶的农用车陆续驶入,一捆捆新鲜烟叶被放在烤房外,由农户们将新鲜的烤烟编竿,编好的烤烟被送往一旁的烤房,等待着烘烤后从“绿叶子”到“金叶子”的蜕变。经过精心烘烤,翠绿的鲜叶完成华丽转身,成为色泽金黄的“黄金叶”,为烟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完成烘烤的烟叶,经二次筛选、打捆,最终送往收购点统一检验分级、定价收购。为从源头严把质量关,水平村积极与烟草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并定期邀请专家举办涵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懂技术、善管...
日期:2025-07-21来源:耿马融媒浏览:228 次
近日,耿马自治县勐撒镇政府专职队联合勐撒镇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市场内部,为商户们的经营安全“把脉问诊”,排查隐患,筑牢市场消防安全“防火墙”。此次行动采取“边检查,边指导,边督促,边整改”的方式,重点聚焦消防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检查设备设施“强不强”。对市场内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压力是否达标,商户是否配备灭火器以及是否完好可用等进行逐一检查。检查生命通道“畅不畅”。严格排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存在堆放货物、杂物堵塞等“肠梗阻”现象,确保逃生之路时刻畅通。检查主体责任“实不实”。现场告知商户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消防安全风险及...
日期:2025-07-21来源:耿马融媒浏览:251 次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是小菌菇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夏日清晨,勐撒镇丙令村丙令组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内早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湿润温暖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菌类特有的清香,一层层整齐的菌床上,一朵朵饱满圆润、色泽棕黄的姬松茸正奋力“钻”出覆盖的土壤,如同撑开了一把把小小的“致富伞”。村民们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收着这些珍贵的“山珍”,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喜人景象的兴起,源于一次“取经”之行。2024年,面对村内产业单一、部分土地效益不高、留守劳动力(尤其是中老年及妇女)增收渠道有限的困境...
日期:2025-07-15来源:耿马融媒浏览:288 次
为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耿马自治县四排山乡中心校于7月7日至8日组织开展为期2天的“小学期”制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此次培训由县教育体育局特邀楚雄师范学院专家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授课,全乡教职工参加培训学习。培训围绕“师德师风”“课题研究”“心理健康”“人工智能”四大板块展开,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形式为全体教师赋能充电。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王锡林教授以“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主题,带领老师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岁月和曲折经历中磨砺成长的故事,引导广大教师向总书记学作风,以学铸魂、以学促干,在思想淬炼与作风...
日期:2025-07-11来源:耿马融媒浏览:379 次
在耿马自治县孟定镇尖山村,百亩桑园生机勃勃,自动化小蚕繁育中心内温湿度控制设备精准运转。这个曾经的“石旮旯”村,正通过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走出一条联农带农富农的振兴新路径。尖山村是一个边境村,素有“石旮旯村”之称,平均海拔140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度面临农业发展难题。在尖山村党总支强有力的引领下,“石旮旯村”开始了破局之路。尖山村引进金顺公司,通过构建“党总支+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以“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模式,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集体增资、农户增收的“四赢”目标。金顺公司致力于蚕桑产业...
日期:2025-07-08来源:耿马融媒浏览:324 次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1日,耿马自治县芒洪民族乡组织开展“七一”系列活动,让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与实践中接受精神洗礼,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伟大成就,共同庆祝党的生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全体党员肃立,面向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体过一次政治生日。为7月份入党的党员集中颁发“政治生日”贺卡,激励党...
日期:2025-07-02来源:耿马融媒浏览:346 次
耿马自治县芒洪民族乡坐落于滇西南的层峦叠嶂间,十八道河水库与大浪坝水库如碧玉镶嵌,滋养着沃土。依托生态优势及富饶资源,春采茶、夏拾菌、秋收烟、冬砍蔗——世代居住于此的拉祜、布朗、傣、佤等各族人民在绿水青山间辛勤耕耘,织就一张“月月有活计、季季有收入”的致富网,一幅“四季不闲、收入不断”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春茶飘香指尖采出“金叶子”海拔1600米的高山云雾,滋养了1.8万亩生态茶园。当第一缕暖阳洒向芒洪的山峦,万亩茶园便披上新绿。茶农们穿梭于茶垄间,手指轻捻嫩芽,竹篓渐满清香。“这两年茶价很稳定,合作社按每斤1.1元收鲜叶,我家12亩茶园,春季能进账近...
日期:2025-06-25来源:耿马融媒浏览:461 次
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四排山乡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实战化运行,构建覆盖全域、响应迅速、服务高效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治理目标。夯基筑垒强阵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聚焦“五个规范化”建设标准,统筹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投资改造1个乡级综治中心,同步完成8个村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升级,统一悬挂标识标牌、配备办公设备。通过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民政等部门力量集中入驻,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置”的高效运行机制,严格按照“五有”目标,形成“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成效”的...
日期:2025-06-20来源:耿马融媒浏览:456 次
在耿马自治县孟定镇,傣族人家世代传承的酸肉制作技艺,正从一道家常美味变成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近年来,当地通过挖掘民族饮食文化潜力,让传统酸肉走出竹楼,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一叶包酸肉,傣家百年味。清晨,孟定镇城关社区允坎寨的李丽玲家飘出阵阵酸香。院子里,她正将用盐等调料腌制好的猪肉和牛肉,用新鲜的柊叶仔细包裹,再捆上绳。“我们傣族的酸肉必须用柊叶包,叶子能让肉慢慢发酵,还能带上清香味。”李丽玲一边忙活一边介绍。柊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叶片带有淡淡的草木清香,能去除肉类的腥味,同时赋予食物独特风味。包裹食物后经蒸、烤或发酵,叶片不...
日期:2025-06-17来源:耿马融媒浏览:544 次
“去年我养了5批蚕,收入2万余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耿马自治县芒洪乡芒洪村村民李家林边喂蚕边算起了账。近年来,为破解产业单一化难题,芒洪民族乡积极探索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径,将目光投向蚕桑种养产业,以党建引领、政企协同、资源整合、技术赋能等举措强农惠农富农,扎实走稳走好“桑田生金、茧丝致富”的振兴之路。苏明是芒洪乡新联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在村党组织动员下,率先投资8万余元,带头种植桑树13亩,饲养蚕种11张,建设320平方米标准化养蚕房1个,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现在养蚕一年能挣3万多,今年我们村25户种桑户户均种植面积超10亩。”苏明展示着手机里的转账...
日期:2025-06-11来源:耿马融媒浏览:528 次
1 2 3 4 5
GO